常言道:“邻居好赛金宝”,这话在兰新小区823号楼组得到了验证。
“我们楼组居民间之所以能和睦相处、互学、互帮、互助,得益于十余年的学习型楼组创建、不断完善。”每当被问及搞好楼组建设活动的秘诀时,楼组长顾桂芳常这样自豪地回答。
“两会”开进了823楼组
10号召开“层长”碰头会,互相通气哪家有困难哪家有大事,研究下一个月重点该干点什么;14号是居民学习会,每月有新内容、新形式,除了大家坐在一起 学习报纸文件,讨论国家大事,还定期邀请居委干部传达镇里的最新信息。不时邀请社区民警、退休老师、医生来楼组开讲座,宣传健康养生知识、法律法规政策, 普及科学知识和低碳文化。传授给老年人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防盗、防骗的经验……10余年来,高大上的“两会”开进了823号楼组。
“最开始都是大家搬着小板凳坐在楼道里开会,后来才搬进了宽敞的居委活动室。不仅学习氛围逐渐变好,开会的效果也是愈加明显,学习拉近了楼组居民间的距离,不是一家却亲如一家。”说起“两会”的效果,顾桂芳总是很自豪。
203室的林志坤老先生坚持义务清扫楼道,生病了也不曾间断,还经常关心隔壁的独居老太。302室的孔祥义夫妇都是80高龄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利用休 息时间查阅资料,汇总整理,经常在学习活动中出谋划策。402室的童海帆夫妇俩更是有名的热心肠,谁家有困难,他俩总是随叫随到,夫妻俩还是小区看家网志 愿者。504室的陈志良老先生擅长修理,谁家有个电器、下水道之类的小修小补,都是他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对于楼组里的每一户情况,顾桂芳都了如指掌,她 总是说:“楼组建设得好,关键是因为我们的居民真是好!”
2011年,居民老甲得了冠心病随时有生命危险,需要手术治疗(装支架)。一时间, 医院床位紧张难以入院。女儿在国外定居,因为种种原因两个儿子与老甲的关系疏远,手足无措的爱人急得团团转。情急之间,顾桂芳和童海帆夫妇、杨佩芬主动挑 起重担,千方百计联系上其女儿,一起想办法托熟人、联系床位、陪着做检查、术后照料。见此,老甲的两个儿子也幡然悔悟,赶到医院去看望父亲,与此同时父子 间的矛盾也冰释前嫌。至今老甲父子关系和睦,大家庭其乐融融,他逢人便说:“全靠楼组骨干们真情感化。”
“老法师”细心传帮带
今年77岁的顾桂芳已经在823号楼组住了20多年,在楼组长的岗位上坚守了11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顾桂芳这个“好车头”带动823号楼组和谐前进。
2009年,顾桂芳因肾脏、肝脏囊肿开过2次刀,修养了一年。这一年中,楼组的学习并没有中断,靠的是骨干们的支持。出院后,顾桂芳主动提出培养年轻人作为楼组长接班人,101室的杨佩芬是顾桂芳看上的人选。
在得知顾桂芳的想法后,杨佩芬紧张到失眠了。第二天,她找到顾桂芳说出了自己的顾虑。顾桂芳笑着说:“没关系,万事开头难,只要做到三点就能当好这个组 长,第一自己首先加强学习,第二要有奉献精神,第三气量要大。更为关键的是,要依靠骨干力量,得到大家的信任。我会时时刻刻帮助你的。”顾桂芳语重心长的 一番话,说服杨佩芬接过了接力棒。
杨佩芬当上楼组长后,组织楼组居民开展了一次不同凡响的庆祝第25个敬老节活动。每月一次楼组学习她都精心安排,有“十八大精神学习会”,“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解析”、“迎新春茶话会”,听着、看着茶话会上的歌声、笑声、祝福声,杨佩芬很开心,深感再辛苦也值得。
楼组里也有众筹慈善
2011年底,顾桂芳偶然读报时看到市里要鼓励创建“慈善楼组”。
我们楼组如此团结和睦,为何不能一试呢?邻居们也支持顾桂芳的想法,可是真正落实起来,做慈善的钱从何而来?顾桂芳和几个骨干商量着,大家达成共识:要把好事办好,还得靠大家的力量。
在女儿的牵线帮助下,顾桂芳联系到新空间旅游公司和楼组结成对子,该公司捐出1000元支持楼组搞慈善。居住在楼组里的“陶宏灰指甲治疗”的老板陶宏夫妇听闻此事后,主动捐出400元。楼组居民们也纷纷慷慨解囊,就这样,争创“慈善楼组”的第一笔经费筹足了。
“钱是大伙的心意,一定要把每一份心意都用到需要的地方。”顾桂芳和另外两个骨干分别管理资金和账目,把好关。601室的薛老住院了,楼组派代表买了水 果牛奶去看望。重阳节到了,楼里组织联欢会,为老人们送去慰问品。有老人去世,楼组送去花圈花篮。谁家里有困难,楼组总是第一时间送上关爱。楼组还利用学 习会等形式,宣传慈善文化,使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当好人成为楼组居民的共识。
如今,在新老组长、骨干们的齐心协力下,他们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文汇报记者 张鹏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