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那时候的民谣音乐人一样,宋冬野、马頔、尧十三这些新一代音乐人也喜欢抱团。只不过在这群“对着电脑屏幕长大”的80后眼里,社交网络、论坛上的热络互动,会比找一个类似河酒吧的地方交流感情来得更实际,也更方便。
凭着一曲《董小姐》一夜爆红的宋冬野,形容网络平台相当于这个时代的“河酒吧”。通过互联网,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音乐人,比如马頔。“当时,我在人人网看有一个帖子,说马頔的东西不好,宋冬野的东西好,我那会特别嘚瑟,就在下面回了一句,‘马頔和我是很好的朋友’,帮他平反了一下,结果就被马頔看见了。”
两人微妙的相识,在多年后看,或许也是有“历史意义”的。
宋冬野回想起2011年夏天,麻油叶成员第一次相见的情景时,忍不出笑了起来。“当时在鼓楼的城楼底下,隔着老远就听见大家喊‘傻逼’!”其实,那时麻油叶已经成立将近一年,之前大家都是在网上聊天的网友。
麻油叶在网上成立近一年后,成员才真正见面
“你当时绝对以为我是个姑娘!你还老不承认!”马頔笑着谈起刚认识尧十三的时候。后来尧十三建了一个QQ群,里面都是“麻油叶”最开始的成员:不二、衣湿、宋冬野等人。豆瓣上,一些民谣歌手在有了自己的音乐作品之后,想要申请豆瓣音乐人,发现用“麻油叶”的歌申请会比较快。于是,马頔提议创建名为“麻油叶民间组织”的小站,“麻油叶”就此成立,这些民谣歌手也有了一个统一的“厂牌”。
当然,他也没有想过一个从QQ群开始的小团体,能发展到像今天这样:随着宋冬野、马頔、尧十三先后签入摩登天空,麻油叶也在不久前被集体签下。
玩得好互联网 独立民谣也走进了体育场
互联网,就是区别新一批民谣音乐人和上一代最明显的标签之一。“他们一开始在酒吧里演出,后来才延伸到网络,但我们和他们相反,我们是先在网络上创作,之后才落地演出的。” 宋冬野说道。
这是大时代的变化,也是新老民谣音乐人需要共同面对的选择。可以说,2006年到2008年这段时间,豆瓣、人人网、微博等社交网络骤然兴起,让所有独立音乐人都尝到了甜头。
“网络干了很多唱片公司干的事儿,歌手可以自己推广自己”,张玮玮回忆时说道,07到08年是自己的一个分水岭,那时他突然发现,网上论坛真能吸引一大票乐迷。“那时候万晓利在星光现场的演出能有六七百人,其中有几十人都穿着他的海魂衫,你就感觉他不再是当初那种歌手了,感觉这人有可能成为艺人了,有了自己固定的粉丝群。”
从独立歌手一下子变成有了“大明星”的架势,今年九月,把工体北路围堵得水泄不通的四万好妹妹粉丝在看完他们工体演唱会后,一定都是这么想的。“无论是网络广播还是论坛,他们几乎每一个平台都玩得有声有色。而且特别能抓住新兴渠道,把渠道伺候得特别开心,于是得到了大量推广资源。”新音乐产业观察创始人陈贤江分析道。
好妹妹工体开唱跟他们擅用互联网不无关系
在业内人眼中,好妹妹进工体场是个奇迹,当然也是这个时代“最会玩网络的独立音乐人”值得享受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