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电子报
下载APP

登录 | 注册

跨越3000公里的山海情缘,上海浦东新区对口帮扶怒江特色民族美食走出大峡谷

2023-11-15 20:35
字号

 

在中国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中,怒江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呼啸而下,气势磅礴,势不可挡。空中俯瞰如梦如幻的怒江大峡谷,怒江似一条丝带在高黎贡山与怒山之间蜿蜒。怒江两岸,各族人民凌空飞渡怒江天险的场面时常可见,它被称为“过溜索”,是澜沧江、怒江、独龙江两岸的傈僳族、独龙族、怒族群众人人必备的绝技。

2023年,怒江自治州依托东西部协作帮扶政策,在民族传统餐饮文化上创建另类“凌空飞索”,“索道”两头分别是怒江民族特色餐饮文化和包融百味的上海餐饮文化。

自上海市浦东新区对口帮扶怒江州以来,两地干部、群众跨越3000公里双向奔赴,山海与共。随着上海援滇项目进驻,民生、文旅、基建快速发展,带有怒江鲜明标志民族传统美食,正跃出峡谷,逐步走进沿海大城市广大消费者的生活中。

上海市浦东新区利用上海的市场、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把民族传统特色餐饮作为东西部协作重要项目之一,帮助怒江州探索和发展怒江特色民族餐饮品牌,发展壮大民族特色美食产业,将民族特色餐饮业作为当地各族群众实现就地就业增收、繁荣乡村旅游业的最有效途径,带动农业、旅游业、绿色生态产业融合发展。

2023年7月和9月,为了推广民族文化特色餐饮,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怒江州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分两批次组织全州民族餐饮单位、机关食堂、酒店宾馆等企业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到上海实地开展研学活动,考察餐旅文化以及异地民族餐饮在沪商业综合体,了解当下特色民族餐饮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学习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不同特色民族餐饮与上海文旅融合的经验;探讨打造个性化特色商业街、旅游和文化景点的建设思路;学习预制菜、餐饮委托管理、餐饮配套供应等新兴项目的利弊和一系列“民宿+特色美食”成功案例背后的“流量密码”。

目前,浦东新区已帮助怒江州打造出“怒江峡啦”民族特色餐饮品牌,怒江峡啦、漆油鸡、傈僳手抓饭、怒苏拌饭、石板粑粑、老窝火腿、草果宴、杀猪菜、马帮铜锅宴、包谷稀饭等特色民族美食走出大峡谷,走向上海、广东等沿海省市,深受各地美食爱好者喜爱。

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在上海援滇干部联络组怒江小组和怒江州商务局的大力支持下,怒江州餐饮行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州餐饮行业开展各种厨艺比赛、菜品推广活动近20场次,推动餐饮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从业人员基础技能得到了提升,企业经营者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怒江民族特色食材和菜品得到了多渠道推广、展示;怒江美食跨越地域限制,登上了外地消费者的餐桌;怒江特色民族菜品的品牌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整个怒江餐饮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貌。

在“美食之滇 烟火浦江”为主题的上海浦东新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美食节期间,草果烤鸡、独龙牛干巴、鲁掌猪血排骨、草果叶蒸老窝火腿片、怒苏拌饭、傈僳手抓饭等76道原生态、散发“土味”的怒江美食,“翻山越岭”走出大山来到上海,得到了上海人民的青睐,为怒江特色民族餐饮“走出去”创造了良好机会,开创了怒江餐饮人积极探索怒江特色民族文化餐饮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理念。

怒江通过东西部协作项目,邀请省内外知名餐饮与服务专家、大师,从服务理念、业务技能到经营管理,开展民族餐饮技能技术培训。目前,培训成效显著,为怒江当地的旅游、餐饮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了怒江民族文化底蕴的“厚度”,为中远期打造怒江特色民族餐饮文化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怒江自治州党政领导正在谋划从上海邀请以学术界、教育界为主的专家前往云南怒江考察当地食材,结合国际化趋势探索研究并打造怒江地区饮食新风尚,期望在上海的专家学者与干部群众鼓励和支持下,共同确定怒江民族餐饮业发展新方向、新路径,开创跨地域交流发展态势,发展壮大怒江州民族餐饮业。

 

 

图文:赵立荣
编辑:王柏玲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文汇客户端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18930932701

邮箱:jubao@whb.cn

沪ICP备18006598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205号

© 2014-2025 文汇网

反馈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