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之星”闪耀时 | 博泰车联网:十年成就智能汽车赛道的“超级Tier1”
编者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孕育城市创新“核爆点”,上海必须坚持服务赋能,聚焦初创企业所需,让更多创新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的企业脱颖而出、发展壮大。
张江高新区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自2021年起着力实施“张江之星”企业培育,聚焦上海三大核心产业领域和特色产业领域,着力强化企业赋能,不断提升服务能级,优化打造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
“聚是燎原火,散是满天星。”两年来,领军型、成长型、潜力型企业三重“星光梯队”初具规模,在“把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结合起来、把底层技术和市场前景结合起来”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创新突破。
“‘张江之星’闪耀时”栏目将在张江高新区的科创“星图”上,近距离探访一颗颗正蓄力迸发耀眼创新光芒的企业之星。

越来越多人相信,未来的汽车并不仅仅是一台交通工具,而是一个智能终端——
当您吃完早饭准备出门时,您的车辆已经停在门口;家人想要知道您的行踪,问一问家里与它连接的智能音箱就能知晓;当风云变幻,天气变得恶劣时,它会贴心地询问您“需要买一份10块钱的保险吗?”这些技术,博泰车联网都已拥有。
成立于2009年的博泰车联网,如今是业内领先的综合型智能座舱全栈解决方案提供商,客户覆盖近30个汽车品牌、其中既有一汽、东风、长安这样的头部央企;也有上汽通用五菱、北汽、北汽新能源头部地方国企;既有保时捷、一汽大众、一汽奥迪以及上汽大众等头部豪华与合资品牌,也有长城、吉利这样的头部民企。
多年专注技术研发,博泰车联网完成了许多“从0到1”的创新。不久前,他们更是顺利通过谷歌Android Auto认证,首次成功应用于某车企海外车联网项目。
未来10年将是“软硬件共同定义汽车”的阶段,在自主、安全、可控的使命指引下,博泰车联网计划用5-7年时间,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实现中国智能汽车的核心自主可控。
充满使命感的第二次创业
“你好擎感,这条路太堵了,请换一条路导航。”每天,当你熟练地用语音与导航软件交流时,或许并不知道,这项技术就来自博泰车联网。
博泰车联网创始人兼董事长应宜伦,2001年自主创业创建安瑞所思(中国)公司,专注汽车营销;2009年,根据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布局,他毅然二次创业成立博泰车联网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本土资本结构与业务规模最大、服务汽车客户最多的智能汽车与车联网企业。

博泰一直保持着强劲的研发动力。公司成立仅一年后,就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安卓操作系统的车载智能平台。2011年,全球首个中文自然语言车载语音交互系统研发成功;2012年,国内首个避开拥堵的车载导航地图产品量产;2014年,联合康宁推出全球第一块不反光的车载玻璃屏幕……
2015 年,博泰多年积累的战略和资源优势得到了集中释放。4月,博泰Project N智能汽车项目在上海车展亮相,展示了前瞻研发能力。此后,博泰构建起汽车行业生态服务,基于第三方公私域融合、数据打通、账号绑定、API接口打通等合作模式,形成了全场景闭环能力。
2017年,博泰获得上海市战略新兴重大专项数千万元支持,这也是上海市历史上第一个民营企业与非千亿规模企业获此殊荣。
如今,博泰的业务涉足车联网全产业链,覆盖智能座舱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及运营服务的各个方面,凭借在全产业链的布局,成为智能座舱垂直一体化业务发展的领军企业。
从Tier1到Tier0.1
当下,智能汽车市场的竞争风起云涌,域控集中式架构下的软件复杂程度越发明显,主机厂对Tier1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智能汽车领域,谁定义了智能座舱,谁就拥有了该赛道的话语权。
博泰车联网基于高通8155的智能座舱产品已获得十余款车型的量产项目定点,并于前年领先一步量产落地,快速抢占了智能座舱域控赛道的风口。早在2022年,博泰基于8295打造全新一代擎感智能座舱平台,面向下一代SOA架构、驾舱一体以及基于中央控制器的多域融合等领域。该产品预计与2024年搭载全新车型量产落地。

一切源于实力。据博泰车联网标准与知识产权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博泰车联网共申请知识产权6525项,其中发明专利4604件,占专利比重83%。公司成立14年来,累计投入近20亿元研发资金,2019-2021年度,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26%、29%及24%,管理级研发人员占比82.5%。
“博泰并不满足于Tier1的角色,希望能够更进一步,变成对于主机厂而言Tier0.5乃至Tier0.1的战略合作伙伴。”应宜伦直言。
迄今为止,博泰与主机厂已经形成深度绑定,建立的深度合作关系包含股权合作、战略合作、共建联合研发中心等。东风以集团股份公司主体对博泰进行了投资,而一汽则以一汽资本及零部件公司成为了博泰的股东。

通过与主机厂的深入合作,博泰在新车型定义之初就参与其中,设计好商业模式与产品分类,双方共同建立联合运营研发中心、共享研发成果,助力传统车企形成新造车的核心能力,促进终端用户和软件利润的线性增长,确保终端用户带动汽车实现几何式的销量增长。
实现中国智能汽车的核心自主可控
越往前走,应宜伦越觉得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车联网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芯片和操作系统是两个不得不直面的挑战。他说:“汽车和智能化融合的根本问题,在于从车规级芯片入手,以一个国家级的平台型公司,主导智能汽车的国产化进程。”
为此,应宜伦有一个“三步走”计划:在国产化1.0时代,快速落地国产芯片;2.0时代,产业链协同、重大项目攻关;3.0时代,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建设。简单来讲,就是一纵、一横、一台阶、一突破。
“一纵,即整合芯片上下游;一横,即整合车上所有的芯片;一台阶,即整合上下游的供需信息;一突破,即贯彻‘新型举国体制’,构建一个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平台级公司,集中资源和力量进行核心技术的突破。”应宜伦进一步解释说。

2020年,以国家发改委为首的11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建立开源开放、资源共享合作机制,构建智能汽车自主技术体系,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由此建立。博泰车联网作为平台的创始单位之一,将围绕“自主、可控、安全”的目标,为世界汽车工业、汽车社会的低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博泰有一个宏大的愿景,再用5-7年时间,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解决自动驾驶、新能源座舱、车控等核心的高算力芯片,以及高算力芯片的核心设备、核心配件、服务原料等核心问题,实现中国智能汽车的核心自主可控。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扫码下载文汇客户端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