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国产第二艘大型邮轮预计2026年底交付!工期较首艘缩短8个月
走进上海外高桥造船厂2号船坞,第二艘国产大邮轮建造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5月26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国产大型邮轮的“出生地”——位于浦东新区的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去年11月,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 顺利命名交付,投入商业运营,这是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的标志性一步。目前,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预计于2026年底交付。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目前已成为业内极具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和影响力的造船企业之一。截至2024年5月21日,外高桥造船累计交付的各类船舶、海工产品568艘(座),持续引领全球船舶海工装备发展潮流。
大型邮轮工程作为中国制造国家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我国工业和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2023年11月4日,历时八年科研攻关、五年设计建造,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这不仅填补了中国造船业建造船型的空白,推动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也进一步丰富了国家海洋战略的实现路径,大型邮轮工程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和精彩缩影。

对于大型邮轮来说,空船重量的微小偏差可能导致载重吨的较大损失,而重心位置的偏差则会对稳性安全或乘客舒适度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大型邮轮75%船体使用的是厚度为4~8毫米的薄板。为此,外高桥造船用时18个月,专门打造了薄板智能生产中心,创新采用激光切割、机器人焊接等一批国内造船行业首次运用的新装备和技术。为了提升薄板吊运、切割、加工和建造的效率与精度,还通过智能装备、工业物联网技术、智能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和零部件物流系统,填补了国内船舶工业薄板智能建造的空白,为国产大型邮轮高品质、高效能建造提供技术保障。

“爱达·魔都号”自2024年元旦首航以来,已成功运营30多个航次,为近13万名中外宾客提供了丰富、新鲜的邮轮体验。眼下,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H1509船正在紧锣密鼓地建造之中。

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副总经理、大型邮轮项目总建造师周琦介绍,“2号船”“尺码”更大、设备更先进,相较于首制船总吨位增加0.64万吨达14.19万吨,总长增加17.4米达341米,型宽37.2米,设计吃水8.17米,最大吃水8.4米,最高航速22.7节,客房数量增加19间达2144间,并且新增了2套脱硫系统和5套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设备,整船航行更加绿色环保。
周琦透露,目前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项目总体进度已经超过22%。自今年4月20日下坞以来,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完成了18个总段的吊装,预期将于明年春节前后实行全船贯通,于2026年3月底“下水”并于2026年的年底前完整交付。
相比“1号船”,“2号船”的工期预计将缩短8个月,这得益于对首制船的经验总结和各类数字化手段的创新应用。
设计方面,外高桥造船持续丰富、拓展全专业完整性建模、超大图纸量、超大数据量的Smart 3D“三维一体化”平台和设计数据管理平台(CDSP)的组合应用,可视化地高效管控各项设计业务流程。
建造方面,在首制船的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工业物联网技术、激光焊接/机器人焊接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将培育形成覆盖设计、采购、物流、计划、内装、重量控制、完工交付、质量安全管理等八大方面的复杂巨系统工程的数字化管控能力,有效支撑H1509船的快速高效建造。
责任编辑:王蔚

扫码下载文汇客户端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