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电子报
下载APP

登录 | 注册

读书 | 走进李小龙鲜为人知的银幕人生

作者:四方田犬彦
2024-05-28 18:53
字号
《李小龙传:光荣与孤独》, [日]四方田犬彦 著 ,潘幼芳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李小龙,中国功夫的首位推广者、功夫片的开创者和好莱坞首位华人主角。他不仅在电影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华人电影之星,更是一位拥有自己哲学的武术家。这个在西方驰名的功夫之王,并不单单是一个好莱坞动作片演员。在1950年代的香港电影界,李小龙以天才童星的面目出道,以情节剧赚尽了观众的眼泪,少年时开始学习咏春拳法,60年代开始在好莱坞大展拳脚,成为功夫片之王。他短短32年的人生,如同一道疾风。在好莱坞,他因为亚洲面孔被歧视,在香港,又因为德国血统被视为异类。本书追溯了这位天才演员的生涯,分析了他的全部作品以及他跨越东西的哲学。

>>内文选读:

李小龙之前和之后(节选)

1973年9月,爵士乐评论家平冈正明与夏威夷—关岛中枢地带太平洋各民族独立活动家相识,在前往比基尼岛的途中访问了密克罗尼西亚最南端的马朱罗环礁。在这里,他们偶然一起看了一部让岛上居民欣喜若狂又沉浸于其中的电影。之后他写下了当时的感受:

7米宽的道路就像是浮在海面上的细长的环状绳子,右侧是波涛汹涌的太平洋,左侧是绚丽多彩、炫目的礁湖,电影院就在岛上的椰子林中。我为了躲避倾盆而下的暴雨,飞身进入电影院,映入眼帘的是《猛龙过江》。因为电力不足,画面显得有点苍白。雨停后,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全家坐着小卡车赶来的岛民全然不顾画面问题,每当李小龙打倒一个敌人时,便送上掌声、口哨声和欢呼声。打败查克·诺里斯的时候他们不禁高兴得手舞足蹈。为这样的画面忽喜忽忧的观众,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猛龙过江》曾于1972年年底在香港上映,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人气。不过,此时这部电影尚未在美国正式上映,李小龙本人也未曾期待能够在欧美大受欢迎。在日本,信息更为落后,就连电影评论家也没有看过他出演的作品,甚至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尽管如此,从香港到东南亚,甚至环太平洋的各个岛屿上,李小龙的名字已经非常响亮。因为这些地方的电影市场中,华人的影响力占绝对优势。这里引用的文章虽然是平冈过了好多年后即1992年执笔写下的,但在日本还不知晓李小龙的年代,这篇文章成为日本观众在海外接触到李小龙出演的作品的重要证词。这里我们引用一条证据——山口淑子的证言。1974年为了制作有关巴勒斯坦问题的纪实节目,她访问了贝鲁特难民营。在“二战”前以艺名“李香兰”成为“满映”大明星的她,此时作为富士电视台节目《3点的你》主持人,一直活跃在第一线。她在当地遇到了供职于大使馆的日本空手道老师,了解到在阿拉伯地区格斗术非常盛行,其原因之一是电影。

广州永庆坊李小龙祖居。图源:视觉中国

据说在贝鲁特,三年前BIG BOSS等作品已成为长期上映的热门影片,《教父》的影响远不如这些作品。而且,观众们非常乐见“反派角色”是日本人,我感觉到日本人在阿拉伯的形象似乎开始变得有些微妙。尽管如此,日本青年走在街上,当地人便会朝他们高喊着“空手道、柔道”,并摆出空手道的姿势,可见空手道是多么受欢迎。酒店服务员也许是为了答谢收到小费,突然拍了拍可乐的空瓶口,把瓶子的下半部分砸得粉碎——我也曾有过这种令人胆战心惊的经历。

BIG BOSS是指1971年在香港制作的李小龙的第一部功夫电影《唐山大兄》(日译片名《猛龙千钧一发》)。山口的文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该电影同年在贝鲁特公开上映,之后还持续放映了三年之久。实际上,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山口,将日本柔道家扮演反派角色的《精武门》(日译片名《猛龙的愤怒铁拳》)和该作品混为一谈了。但是,这在当前并不重要。这个证言说明的是两个决定性的事实,一是在因为以色列建国而被放逐他乡的巴勒斯坦人,以及把他们作为难民接受的约旦人之中,以李小龙为代表的功夫电影受到了压倒性的欢迎。另一个事实是,他们的狂热是不分中国和日本,不论是李小龙的功夫还是日本的空手道和柔道,都被他们一同接受 了。

这个问题之后再详细讨论。李小龙在香港出演功夫电影的时间只有1971年到1973年的短暂三年,且仅仅留下了四部作品。但在香港,这些作品一出立马受到追捧,每次新作登场都会刷新纪录。1973年,功夫电影在美国非常流行,尤其是李小龙出演的功夫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平冈和山口的证言表明:早在美国公映之前,李小龙出演的作品便已在当时被称为“第三世界”的世界各地上映,博得了狂热的人气。

平冈紧接着指出,香港功夫片最早在法国流行,并如此写道:

之后朋友们告诉我,无论是在纽约的哈莱姆区,伦敦的唐人街,还是贝鲁特,布鲁斯·李都是人们眼中的英雄。他所谓的“第三世界频道”确确实实存在,这也是他的本愿吧。

香港星光大道李小龙雕像。图源:视觉中国

功夫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于发源地香港的人们而言恐怕也是意想不到的。1973年,当时正在罗马实验电影中心留学的电影史学家罗卡,之后怀念地记述了自己第一次在三流电影院观看意大利语配音的《精武门》时的回忆。每次出现打斗场面,观众都变得狂热起来。但是他们一看到李小龙和苗可秀的恋爱桥段就觉得无趣,甚至起身上厕所。在罗马的街角到处都贴着罗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的海报,该海报称:“从北部重工业地带的大城市都灵,到南端西西里的小城镇,香港的武术电影随处可见,大家都在谈论中国功夫。”李小龙的《唐山大兄》和《精武门》使得中国功夫热在各地蔓延,特别是在都灵,一名30岁的男子武术家,平时就热衷于香港的“武打影片”,由于过度兴奋,竟在练习中导致弟子死亡。罗卡写道,该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对于“港式超暴力影片”所带来的影响,评论界非常惊讶。

笔者直接从罗卡那里了解到,有一次李小龙摄影组突然造访了他打工洗盘子的中餐馆“上海”,想将该店作为《猛龙过江》的舞台——中餐馆的外景地。遗憾的是,最终拍摄还是决定在另一家中餐馆进行,但罗卡似乎因近距离地接触到李小龙而兴奋不已。

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李小龙的电影给全世界带来的冲击真是难以估量。他不仅给以拳击为主导的好莱坞格斗场面带来了丰富的踢击动作元素,也给黑人动作电影等不少领域带来了活力。站在现在的立场来看,好莱坞的动作片可以说在李小龙之前和之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不仅如此,他还向日本、韩国、泰国等亚洲各国的电影产业创立了“功夫电影”这一类别,从漫画到电视游戏,为各种各样的亚文化提供了题材。例如,法国新浪潮派导演阿涅斯·瓦尔达,以在电视游戏中登场的李小龙为素材,于1987年发表了一部名为《功夫大师》的电影。

李小龙的影响远不止电影产业,给社会、文化等层面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美国,李小龙所体现的强烈道德感、提倡禁欲的中国人形象,不仅在亚裔美国人中,在非裔和西班牙裔美国人中也成为代表性的特征,常常被用来描述少数派人种的抵抗和团结。

文:四方田犬彦
图:视觉中国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1
2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文汇客户端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18930932701

邮箱:jubao@whb.cn

沪ICP备18006598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205号

© 2014-2025 文汇网

反馈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