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美格鲁肽新适应症获批,“躺瘦”愿望实现了?医生:冷静看待“减肥神药”

“网红药”司美格鲁肽新适应症获批了!6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诺和盈”在中国的上市申请。
提及司美格鲁肽,很多人不陌生。这款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因兼具减重的效果,成为不少减肥人士争相使用的“爆款减肥针”,甚至有人不惜花重金只为求一支“减肥针”。
那么,此次获批的“诺和盈”与此前大众提及的“减肥针”有何差别?适应症的拓宽,是否意味着肥胖人士可自行用药,“躺着就能变瘦”的愿望真能实现了?对此,医学专家明确告诉记者:还得谨慎用药!
一字之差,适应症与剂量不同
被大众频繁提及的“减肥针”司美格鲁肽,于2021年在国内获批上市,商品名为“诺和泰”,适应症为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由此也可以看出,此前不少人将该药用于减重,其实是超适应症用药。如今,随着司美格鲁肽“诺和盈”的获批上市,该药在国内用于减重才称得上名正言顺。值得注意的是,“诺和泰”和“诺和盈”一字之差,在临床应用上是有讲究的。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肥胖专科主任卜乐告诉记者,虽然两款注射剂的活性成分均为司美格鲁肽,但其临床适应症不同,剂量也不同,而这些不同,在临床应用上就要注意了。
“此前诺和诺德公司就司美格鲁肽的临床使用效果进行过两项针对性研究,一项主要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研究终点为患者血糖的变化;另一项研究针对肥胖症患者,临床研究终点为患者的体重变化。”卜乐说,获批上市后,“诺和泰”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标准剂量是1.0毫克/周;“诺和盈”则用于减重,标准剂量为2.4毫克/周。

临床数据显示,作为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周制剂,“诺和盈”可显著降低体重,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目前“诺和盈”刚刚获批上市,还没有在临床一线正式“上架亮相”。据诺和诺德方面消息,“诺和盈”获批后已经启动药品供应相关流程,尽快推动该产品在中国上市落地。由于生产基地在海外,具体供应时间表尚未确定,定价也将于上市时公布。而在临床上,基于此前的“诺和泰”的应用情况,多名医生向记者强调,已有一些值得警惕的不规范用药现象出现。
自行用药潜藏不小的健康风险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现阶段成人超重和肥胖率达50.7%。肥胖影响的绝不仅是身材体态,肥胖相关并发症多达十余种,包括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病、脂肪肝、脂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减重药物的应用现状上,国内肥胖药物治疗较为保守,肥胖症患者巨大的医疗需求亟待满足。司美格鲁肽减重疗法的获批有望打开国内肥胖疗法的新格局。
而医生担忧的是,此前已有不少人在线上平台购买“诺和泰”,自行用药。在临床上,卜乐就遇到过肥胖患者超范围使用“诺和泰”,注射后胃肠道无法耐受,而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如今,大剂量版“诺和盈”即将上线,若遵循往常做法潜藏更大的健康风险。
“使用减重药物应当严格掌握适应症,不能觉得自己胖就盲目使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医生林毅分析,公开资料显示,“诺和盈”适用于初始BMI(身体质量指数)≥30或在27至30之间,且存在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肥胖或超重患者。
在医生看来,超重或肥胖有其界定标准,究竟该不该用药需要经医生严格把关与评估,即便可以用药,在使用过程中也必须严格按医嘱执行。
“患者个体差异明显,在可用药的情况下都是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如果自行用药,很可能带来不可控的风险。”林毅说。
司美格鲁肽也有严格的禁忌症,包括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腺结节、甲状腺髓样癌及相关家族史,或存在既往肠梗阻、胰腺炎、抑郁等病史。
针对不少人期待通过“减肥针”实现“躺瘦”的愿望,林毅表示,即使使用“减肥针”也应配合饮食和运动一起减重,否则体重看似下降,实际减少的可能是体内水分和肌肉含量,脂肪含量并没有下降,如此减重反而有害身体健康。
他同时提醒,减重不能片面追求快速,否则可能导致身体机能紊乱并降低机体免疫力,一个月减重5到8斤为宜。在减重过程中也应定期复查代谢、肝肾功能等指标,毕竟“是药三分毒”。
图:网络截图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扫码下载文汇客户端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