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无国界,日本女双教练丁其庆谈中日羽毛球运动员不同的成长路径

在国羽女双争冠“内战”上演之前,日本女双组合松山奈未/志田千阳直落两局击败对手,收获一枚奥运会铜牌。她们身后的教练席上,一位中国教头是带领他们走上领奖台的幕后功臣。
中岛庆,丁其庆的日文名。这位1962年出生的中国羽毛球队名宿,如今的身份是日本羽毛球队教练。虽不曾代表中国队登上过奥运会的舞台,丁其庆的职业生涯也留下诸多高光时刻。他曾是李永波的金牌搭档,登上过亚运会的领奖台,还曾以双打改单打的“客串”身份,淘汰过当年的印尼“天王”林水镜。因伤告别运动生涯后,丁其庆于1989年东渡日本公派留学,而后受日本羽毛球协会之邀担任女双组教练,一干就是30余载。
“运动员时期没机会参加奥运会,以教练身份已经第五次参加了。”在日本执教的日子,丁其庆帮助日本女双不断取得突破。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执教的前田美顺/末冈聪子跻身四强;四年后的伦敦,藤井瑞希/垣岩令佳历史性地闯入决赛,带回一枚银牌;2016年里约奥运会,松友美佐纪/高桥礼华终于登顶,为日本羽毛球队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尽管执教履历足够闪耀,丁其庆却笑称自己是位“光杆司令”,没有体能、助教等团队的辅佐。“跟中国还是完全没法比。像这次奥运会,我们7月11日才集中,一起训练九天就来巴黎,不像中国队可以长期集训。”丁其庆直言,因日本羽协经费短缺,且选手平时分属各大企业俱乐部,不具备长期集训的条件,“说到底他们还只是准职业选手,平时的身份是企业员工,没比赛的时候还有其他工作。”
不同于国羽的人才培养模式,日本羽毛球国手的成长路径,是从中小学羽毛球部到大学校园,从爱好者到佼佼者,然后进入企业俱乐部,大赛时再到国家队集结。因此,即使是国字号球员,依然由企业发放工资,协会仅在集训和比赛期间发放奖金和补贴。由于代表日本参加奥运会的两对组合分属不同城市的俱乐部,丁其庆的执教也只能采用“飞行”模式。而俱乐部主导的机制,让协会对于国手没有太多成绩上的考核,“但参加奥运会总是想赢奖牌,每个人的目标都是全力争胜”。
除丁其庆外,日本国家队中还有包括韩国籍总教练朴柱奉在内的三名外教。在丁其庆看来,羽毛球运动全球发展还不平衡,但教练层面的国际交流始终处于比较开放的状态。“当年中国羽毛球崛起,不就是靠出生在印尼的汤仙虎教练从海外归来,率先打开羽毛球运动交流的大门吗?”他表示,“如果说巴黎奥运会的目标,那就是赢得奖牌,但如果说一生的目标,那毫无疑问,就是让羽毛球运动更好地推广。”
良师无国界。放眼世界体坛,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中国队的优势项目中,像丁其庆这样长期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不在少数。在项目推广这项漫长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里,他们撑起了四梁八柱,既是推动技术水平提升的领路人,亦扮演着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
(本报巴黎8月3日专电)
图:视觉中国
编辑:吴姝
责任编辑:沈雷

扫码下载文汇客户端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