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府礼堂到上海大剧院,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斯巴达克斯》璀璨归来
明晚,随着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启幕,享誉世界的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在阔别23年后重返上海大剧院舞台,从17日到19日,舞团将连演四场《斯巴达克斯》,10月21日,11位首席舞者组成的超明星阵容将呈现经典舞段GALA《芭蕾精粹》。五场演出均由莫斯科大剧院交响乐团现场伴奏,为此,剧院派出超过250人的超大规模阵容。这是莫大芭蕾舞团2024中国之行的唯一站演出,也是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重磅参演剧目之一,可以预见,上海大剧院观众席上又将出现“跨城看戏,带着拉杆箱进剧场”的场面。

莫大芭蕾舞团在上海演出《斯巴达克斯》,是真正意义上的“久别重逢”。35年前,1989年9月,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受邀访华,在靠近外滩的上海“老市府大楼”礼堂内演出了《斯巴达克斯》。谈及1989年《斯巴达克斯》和2001年《天鹅湖》这两次上海之行,舞团艺术总监马哈尔·瓦泽耶夫感慨:“从前的间隔太久了,今后,我们希望与上海观众建立起持续的对话,彼此之间的走动频率该高些。”
历史追溯至1776年的莫斯科大剧院是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剧院,也是俄罗斯文化艺术的重要标志,其中,芭蕾舞团被公认为全世界芭蕾舞团中的璀璨明珠,素有“芭蕾天团”美誉。莫大芭蕾舞团以精湛的舞蹈技巧、严谨的创作风格和雍容华贵的舞美设计闻名于世,《天鹅湖》《睡美人》《吉赛尔》《罗密欧与朱丽叶》《胡桃夹子》等经典芭蕾舞剧是舞团的保留剧目。舞团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芭蕾发展中心,书写了世界芭蕾史上最夺目的篇章。
在上海大剧院开幕三周年的2001年,莫大芭蕾舞团受邀连演四场《天鹅湖》,轰动申城。然而美轮美奂的《天鹅湖》只是掀开莫大芭蕾舞团辉煌成就的一角。舞团坚守古典舞蹈的传统精髓,更植根于民众的深厚情感与历史的丰富土壤,创造富有俄罗斯风格的作品,拓宽芭蕾艺术的边界与视野。此次上海之行带来的舞剧《斯巴达克斯》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融俄罗斯风格、历史叙事的厚度和芭蕾古典美学于一体,是舞团的“金字招牌”。

芭蕾舞剧《斯巴达克斯》1968年4月9日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被视为俄罗斯芭蕾的里程碑。这部舞剧根据罗马真实历史创作,再现了公元前73年至71年,古罗马奴隶斯巴达克斯率奴隶军起义,反抗罗马指挥官克拉苏,最终英勇牺牲的故事。编导格里戈罗维奇以古罗马的生活场景为背景,舞蹈编排聚焦于对立立场的两对男女主角的命运。舞美设计的思路来自古罗马遗迹,以岩石粗粝的质感取代过往影视作品对罗马“奢靡堕落”的刻画,取而代之以粗豪质朴的舞台意象。哈恰图良的音乐也以雄浑的旋律,给芭蕾的呈现平添厚重底色。19世纪以来芭蕾舞剧大多聚焦女性角色,男性舞者充当陪衬。《斯达巴克斯》颠覆了这条行业惯例,以男性角色为中心,表达男性力量的阳刚之美,舞蹈的情感表达极为强烈,展现斯巴达克斯有勇有谋,并且不懈追求自由。格里戈罗维奇在编排中融合波澜壮阔的历史叙事、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和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大双人舞和独白舞段的戏剧层次丰富,情感张力巨大,大开大合的编舞思路对舞者的体能与技艺提出了严苛挑战,因此被公认为难度最高的芭蕾舞剧。

舞团艺术总监马哈尔·瓦泽耶夫谈到,《斯巴达克斯》是莫斯科大剧院的一张名片,因为这是一部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芭蕾舞剧,它的存在,为男性芭蕾的呈现和男性英雄舞蹈树立了新的标准。并且,在莫大,《斯巴达克斯》是一部类似于“明星舞者摇篮”的作品,这部舞剧是历代首席的“必修课”。“新生代演员在学习和表演《斯巴达克斯》的过程中,了解莫大芭蕾舞团的传统,他们成为传统的一部分并把这些继续在舞蹈中、在舞台上传递下去,这个作品的核心价值正是在于传承和发扬。”这传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复制黏贴,他以舞团这次来上海的两位年轻首席为例:“这些有才华的孩子会把个人的感受和特色在舞蹈中展现出来,所以经典的舞蹈在延续的同时总会出现新鲜的风貌,我在剧场里看过这部舞剧很多次,看过好几代首席从这个作品里成长起来,让我惊艳的是,每一次,我都会忘记这是1968年的舞剧,它看起来像是给这些展露头角的新人们量身定做的新作。”
瓦泽耶夫也意味深长地强调,《斯巴达克斯》不仅承载着舞团的艺术价值,它的精神价值同样值得延续。“这是一部虽败犹荣的英雄史诗,在我们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像斯巴达克斯那样为了捍卫正义的价值而不断抗争、不断奋斗,难道不是这部舞剧最珍贵的时代意义吗?”
图:剧院供图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邢晓芳

扫码下载文汇客户端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