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层叠的山峦、连片的竹林里,有一间整齐的工位、充满咖啡香的洽谈室,原来,这是浙江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的入乡青年空间。余村是“两山”理念首提地,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积累了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鲜活实践经验。近日,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9位师生,赴余村围绕“青年入乡”主题开展实践研学。

余村是如何发展绿色经济的?大批青年入乡后有哪些平台可以发挥聪明才智?当地企业如何吸引青年入乡就业创业?实践团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余村村史馆、文化礼堂、未来余村展厅,实地察看绿色村镇建设。实践团还将“行走半径”扩大到安吉县域内5个乡村、10余家企业,先后调研了余村、黄杜村、大竹园村、横山坞村和红庙村5个乡村,考察与余农场、云村民基地、半日村民宿村落、5G溪泉鱼养殖基地等特色项目。聚焦数字游民、5G农业、特色文旅等产业“新赛道”,实践团深入青来集人才社区、“深蓝计划”咖啡馆、安吉创意设计中心等10余家企业,了解入乡青年就业创业岗位供给、职业发展具体情况。

为深入了解余村入乡青年的返乡原因和工作感受,实践团访谈了青来集主理人、“深蓝计划”联合创始人、数字游民公社主理人、安吉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等。“除了令人心动的青年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外,在余村,青年人可以找到‘人与人、人与乡村的链接’,青年的创造力正激活着乡村发展的新活力,这大概就是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来余村干事创业的原因。”实践团成员江玥说。

调研期间,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与安吉天荒坪镇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发挥学院在时尚传播、文化创意等方面优势,以青年力量助力余村打造活动IP、设计独特文创产品,并推出系列青年入乡策划案。
文:储舒婷 李华清 李怡燃
图:东华大学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图:东华大学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