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舱前,队员们在潜水钟内检查设备。
队员们在已经加压到31个绝对压的生活舱内用餐。
搭载作业饱和潜水员的潜水钟缓缓入海。
胡建、董猛、李洪健、管猛、谭辉、罗小明(从左至右),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首次将五星红旗带入300米深的南海“龙宫”,创造了国内饱和潜水深度作业的新纪录。 均文汇报记者 郭一江摄
今天,当6名成功潜入南海313.5米深海“龙宫”的年轻人,走出“深潜号”上的生活舱时,中国的深潜事业向国际先进水平跨进了一大步。在饱和潜水已广泛应用于潜艇救生、海底施工、资源勘探、海洋科考等领域的今天,此举意义非同寻常。
这6位年轻人——胡建、管猛、董猛、谭辉、罗小明、李洪健,将被载入史册。
1月9日下午1点,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的这6名潜水员进入长11米、直径2米多的圆筒状生活舱接受加压,大戏就此拉开帷幕。1月12日,他们乘坐潜水 钟抵达北纬20度35分、东经115度18分的南中国海海域水下313.5米处,实施对140吨海工吊机负载稳定等功能的检测任务,标志着300多米深的 海底首次迎来了中国人。今天,他们完成减压出舱,通过体检,意味着此次作业取得成功。这6名平均年龄仅29岁的年轻人,创造了我国深海出潜作业的新纪录。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似乎和大多数70后、80后并没有什么不同,喜欢K歌、打牌、踢球,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会“湮没”在芸芸众生之中。“要说有什 么不同,大概就是喜欢在水里飞吧。”第一次在300米深海作业的谭辉说,“我们一直在追加深度,因为饱和潜水是爱好、是理想,更是历代老潜水员的梦想。”
“他们让我们骄傲,也让我们心疼。”此次作业总指挥郭杰说,为了有机会执行这样的光荣任务,这些年轻人平日付出太多了……
进舱“闭关”前,管猛下意识地抬起左手摸了摸后颈,那儿有块瘀青还未褪尽的肿块。这是4个月前参加饱和潜水作业时,重达15公斤的头盔给他留下的烙印。 “我知道他那儿有伤。”管猛的母亲说,1月12日她守在电视机前看儿子下水作业的新闻,当看到他戴头盔时痛苦的表情,“心绞痛都要犯了”。
事实上,这些年轻人在为国争光凯旋而归的风光背后,他们的个人命运与生活,都因为这份爱着的职业,或多或少地被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