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幼升小的招生工作才刚落下帷幕,新一波“学区房”热购狂潮又再度袭来。
经“上海市择校调查—幼儿园升小学”在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家长会为孩子择校。为了让孩子进一所好小学,有近半数的家长会购买学区房,约六成的家长愿意变更户口,还有逾七成家长会因此想托人找门路。
虽然有如此多的家长愿意为一路走高的学区房房价买单,但在2014年幼升小的招生工作中也暴露出不少血泪交织的“学区房陷阱”,令家长望而生畏。
静安区成最热学区房板块单价破十万
今年2月教育部印发文件,要求19个城市在2014年进一步制定及完善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并在2015年100%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在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入学新政出台后,除现有需求的家长外,更有不少新手父母因担心未来学区房会更加紧俏而提早5年加入抢购大潮,令原本高价的学区房价格再度急速猛涨。
据安居客5月发布的上海学区房数据报告显示,学区房价格同比增长了近2成,最热学区房板块主要以静安区为首,部分房价已超过10万元,而紧随其后的是徐汇、长宁等区域,愚园路幼儿园,思南路幼儿园的学区房均价也比该区域同类型其他房价高出2-3倍。
中介忽悠头脑一热“伪学区房”坑家长一千万
直线上扬的高房价也催生出了许多“伪学区房”陷阱,令许多高价买房却仍不能让孩子顺利就读名校的家长们苦不堪言。这几天,胡先生每天都在某某中介门口苦守,只为给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讨个说法。
因为看重该中介出售某楼盘时所宣传的教育资源配套,胡先生在去年初通过该中介购买了一套价值千万的所谓学区房。最近,被该中介称为配套教育资源的重点小学开始招生并划分学区,胡先生才发现自己所在的那幢楼并不在该重点小学的学区内,因此他的孩子也将无法进入名校就读。
“很多人为了挂户口而买学区房,但是听说现在学校老师会提前检查孩子是不是在那里居住生活,所以我卖了原来的房子、车子,甚至还问亲戚朋友借钱,才买下这套学区房,前前后后花了一千多万!没想到,今年学校招生时我才得知我们6号楼根本不在重点小学划分的学区内,只有1-3号楼的孩子才能对口入学。”
无独有偶,三年前,梅先生也在另一家中介公司的强力推荐下,以5.2万元/平方米左右的单价,购买了上海长宁区某知名小学附近的一套二手房。“那个房子50多平方米,老旧潮湿,隔音也不行。”不过,因为中介信息提及那个房子是划入名校片区内的,在和中介确认该房源是名校的学区房后,梅先生迅速支付了50%的房款,买了下来。“中介告诉我说这套学区房非常抢手,当时和我一起看房的还有另外三户人家,我头脑一发热,当场就拍板了。”但在今年为孩子上小学去名校报名时,他才得知,原来房主的孩子还在该校上学,按照学校的规定,一个家庭地址只能有一个孩子上学的名额,因此他的孩子还是只能另外择校。
其实,在今年招生工作中和胡先生、梅先生有类似遭遇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这样血淋淋的案例也令急需买房、却因重重陷阱而不敢轻易出手的家长们愁白了头。在这样的刚性需求之下,一些房产租售服务平台纷纷推出依托大数据平台精准定位的学区房搜索功能,让家长们远离“伪学区陷阱“。从搜索结果来看,同一学区的房价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掌握这些快速查找的小技巧,也能提高家长买房时的议价空间。此外,东方网上海频道与官方微信也推出了学区房检索实用贴,网友们可以进行点击查询,获得最权威资讯。
选购学区房成”技术活”五年一次机会需查证
此外,安居客市场分析人员也提醒说,购买学区房不能仅仅关注价格和地段,还要研究相关区域的政策。以上海为例,除了新政已规定的“每户5年内只有一次入学机会”外,各行政区域原有的学区房政策依旧未变。除静安区只需满足小孩户口迁入满1年即可办理入学外,其他的区域都要求必须迁入至少在3年以上。
因此买家在购房时,除了需查证清楚,该房源在过去5年里是否已输送过符合入学资格的生员,以免陷入买了学区房却无权入学的窘境。另外一方面还需考虑,是先买下学区房且持有五年;还是掐准各区县的户口迁入年限再进行购买,这两个方案哪个更划算还需斟酌。相比之下,前者更稳妥安全,后者在经济上更可行。目前楼市进入调整期,未来5年可能存在变数。学区房普遍价格高昂,一旦遭遇楼市调整,损失也会比较大。
市场的波动加之入学政策的差异,使得选购学区房更变为一项“技术活”,买家需要更多专业帮助。不论是家长还是投资客,在大举进军学区房市场的同时,应结合当下的市场环境以及教改新规等多方考量,谨慎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