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的视频截图显示,据称是“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头目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在伊拉克摩苏尔一座清真寺讲话。 新华社发
一身黑色教士长袍,头裹黑色头巾,留着大胡子,看上去给人以虔诚穆斯林教士的感觉,然而,他却是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头目,目前世界上最危险、最凶残的恐怖分子头目之一——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其中,“阿布·巴克尔”是逊尼派创始人、阿拉伯帝国首任哈里发的名字,而“巴格达迪”原意则是“来自巴格达的家伙”。
“伊黎”5日在其网站发布一段视频,巴格达迪首次公开露面,并自称“全球12亿穆斯林的领袖”。目前,伊拉克政府仍在分析这段视频的真伪。美国《时代》周刊曾将巴格达迪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人”,而法国《世界报》将其看作“新版的本·拉登”。美国2009年花1000万美元悬赏巴格达迪首级。“伊黎”的主要敌手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给巴格达迪取了个外号“鬼影”。
恐怖分子都称他为“博士”
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1971年出生在萨马拉(伊拉克的一座城市)。恐怖分子在网站上刻意美化巴格达迪,称他出生于宗教家庭,亲属中既有教士,也有研究阿拉伯语、修辞学和逻辑学的教授。这份档案还宣称,巴格达迪本人在巴格达的伊斯兰大学获得过博士学位,故所有的恐怖分子都称他为“巴格达迪博士”。但事实上,现年43岁的巴格达迪原名阿瓦德·易卜拉欣·巴德里,出生于伊拉克萨马拉的巴德里部族。换言之,巴格达迪既非首都土著,也非阿布·巴克尔的后人。外界对他30岁以前的经历知之甚少,只听说他曾在伊拉克的费卢杰工作,并担任过迪亚拉某清真寺的伊玛目。
在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期间,巴格达迪凭借其丰富的伊斯兰教学识,在伊东部扮演“布道者”的角色。当时年仅30岁出头的巴格达迪就崇尚武力,他一面在迪亚拉省(曾是“基地”组织的驻点之一)“布道”,一面招募自己的武装力量,表面“挂靠”“基地”组织,实际上早已拥兵自重。当时,形形色色的逊尼派武装团伙,如“圣战者协商会议”、“萨哈巴战士”、“战胜军”、“安萨尔统一圣战组织”、“胜利教派军”等趁乱兴起,共同组建了“伊黎”的前身——“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而时任“圣战者协商会议”主席一职的,正是巴格达迪本人。
2005年,巴格达迪被美军俘虏,并在伊拉克南部的博卡营监狱里度过了4年时间,但美军并未将其处死。2010年,在“基地”组织的伊拉克领导人被杀后,巴格达迪成为该组织的实际领导人,就从那时起,他开始与“基地”组织头目扎瓦希里拉开了距离。当时,伊拉克“基地”组织正处于低谷,许多成员被美军剿杀,而“基地”组织的衰落使巴格达迪萌生了取而代之的念头,他不仅重新收拢了“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残余,而且借力打力,逐渐在叙利亚和伊拉克边界地区发展成独立于“基地”的力量。
出于“基地”胜于“基地”
巴格达迪是一名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公众能看到的巴格达迪仅有的几张照片中,一张是巴格达迪2005-2009年在狱中拍摄的,圆脸、橄榄色皮肤。另一张图片由伊拉克政府于今年1月发布,在这张照片上,他留着络腮胡,穿着西装,不苟言笑。而最近在网上公布的巴格达迪本人的视频,他一身教士黑袍,并未显得凶狠无比,这大概是他最有欺骗性的地方。
外界对巴格达迪的情况大多是来源于其本人主动透露,然而有些情况令人触目惊心:他控制着伊拉克的第三大城市摩苏尔,这是伊拉克的石油城,也是伊拉克与土耳其和叙利亚重要的贸易中转站。他横行叙利亚和伊拉克,杀戮无数,嗜血成性。叙利亚极端组织“救国阵线”的一名成员说,在“圣战者”眼中,巴格达迪的威望已超过扎瓦希里,并成功塑造了自己在伊斯兰国家的权威地位,其势力随着“伊斯兰国”的壮大而大幅增长,成为世界上最有实力的恐怖大亨。2011年5月,在本·拉登被击毙后,巴格达迪曾誓言复仇,宣称要在伊拉克境内制造百起恐怖袭击。现在看来,他所实现的远超当初的目标。
2013年,巴格达迪推掉了“基地”组织领导人的职位。2013年4月,巴格达迪宣布,将伊拉克“基地”组织与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救国阵线”合并,成立“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但“救国阵线”头目贾兰尼不愿听命于巴格达迪,“基地”组织首领扎瓦希里也反对两组织合并。但羽毛丰满、实力超过“基地”的巴格达迪拒绝听从扎瓦希里的遥控,甚至公开说,“你不是我的老板,无权指挥我”,而且还进一步控制了“胜利阵线”中约80%的外籍武装分子。2014年2月,“基地”组织宣布与“伊黎”“恩断义绝”。
巴格达迪摇身一变成为扎瓦希里的对头,开始从也门和索马里等国“基地”组织分支中吸收成员,一步步蚕食“基地”力量,有多达12000名极端分子加入该组织。即便是巴格达迪的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影响力正日益提高。《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大卫·伊格内修斯认为,巴格达迪是“更加暴力、更恶毒、更反美”的人。英国前对外情报局反恐负责人理查德·巴雷特说,巴格达迪占领了大量叙利亚和伊拉克城市,收拢众多来自中东和欧美的恐怖分子,在伊拉克和叙利亚进行了无情的屠杀。对于那些狂热恐怖分子来说,他们更愿意选择跟随巴格达迪这样的恐怖魔王,而不是选择扎瓦希里这样的“基地”精神导师。路透社说,巴格达迪的精明之处在于,他不光在中东招募成员,还向美欧“圣战者”敞开大门,将他们训练得“无畏且残忍”。这些人既在中东战场上发挥作用,回国后还为巴格达迪招募新成员,在中东以外的国家发动袭击。巴格达迪的支持者说,巴格达迪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能力”,“当你拥有他那样的军队、决心和信仰,会让全世界害怕”。如今,巴格达迪已成为影响伊拉克、叙利亚甚至是中东地区未来局势的关键人物。
“恐怖世界”的狡猾敛财者
巴格达迪被恐怖世界视为精明的“战略家”,他很早就发现了“基地”组织资金链条的部分断裂,认为“基地”之所以在本·拉登毙命后一蹶不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地”组织缺乏有效和可持续的“资金链”,因此很难单纯靠“基地精神”在“恐怖世界”发号施令。因此他与扎瓦希里的最大差别是,他不仅是极有号召力的资金募集者,也是恐怖世界少有的财政“自力更生者”。在占领摩苏尔后,“伊黎”从当地银行劫走超过4亿美元现金和大量金块,随后不断向油田发动袭击。
目前,“伊黎”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恐怖组织。成立之初,“伊黎”的主要资金来源于海湾国家(如科威特、卡塔尔和沙特)有钱人的支持,这些富人将数亿美元转到巴格达迪组织的名下。但在巴格达迪领导下,该组织后来控制了叙利亚戴尔泽尔省的油田,并和石油开采地区的部落结盟。据知情人士介绍,位于叙拉卡省南部的一个油田每天能为巴格达迪的“伊黎”带来130万美元收益,其他油田每天也能为它带来50万美元的收益。除了占领油田,“伊黎”还通过勒索、绑架等手段敛财。拥有如此巨款,巴格达迪能以每人每月600美元的成本供养6万名恐怖分子。
一名伊拉克官员表示:“在摩苏尔沦陷前,巴格达迪的现金和资产总共为8.75亿美元。在占领摩苏尔后,他们先抢银行,后从伊军基地内缴获大量武器和车辆(绝大多数是美军援助伊拉克的装备,包括6架“黑鹰”直升机),总资产可能增加到15亿美元。”
据专门统计恐怖分子资金的MoneyJihad网站统计,按照2011年的数据,阿富汗塔利班总资产约7000万美元至4亿美元,而巴格达迪领导的“伊黎”成功抢劫摩苏尔央行后,其富裕程度堪比汤加、马绍尔群岛等。巴格达迪的武装攻占了叙东部城市拉卡,掌控了油田和炼油厂,行使城镇管辖,甚至开通了公交系统,而本·拉登当年从未干过攻城拔寨的事。巴格达迪的武装虽然是恐怖组织,但并不是散兵游勇,他“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能力很强,一些曾和他们交手的美军表示,他们是“最难缠的恐怖分子”。经过叙利亚内战后,巴格达迪已能娴熟实施地面协同作战,这是缺乏训练的伊拉克政府军所不及的。在过去的交战中,“伊黎”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占领过多座武器库,6月13日他们占领了两个武器库,内有40万件武器,包括AK-47步枪、迫击炮等。他们还拥有自制的炮弹、战车等,战斗装备丝毫不逊色于伊拉克政府军。
危机或许就要来了
如今的“伊黎”,堪称中东规模最大、发展势头最猛的恐怖组织。尽管其“政权”从未获得外界承认,但巴格达迪依然野心勃勃,妄图建立一个囊括两河流域和地中海东岸的逊尼派政教合一国家。目前,该组织在伊叙边境两侧占据近20万平方公里土地,所辖省(市)数量据称已达16个。
或许风头正劲的巴格达迪已经太过嚣张,毕竟他率领的是一群东奔西突、缺乏合力的亡命之徒,中东的政治悬空给了他可乘之机,而且他不合作的态度已经引起“基地”和其他武装派别的妒恨。以色列反恐专家基辛格说,当恐怖头子巴格达迪自信到认为可以掌控世界的时候,他的危机或许就要来了。
文汇报记者 周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