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衔欧洲“人脑计划”研究的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日前宣布,他们联手意大利圣安娜高等学校研发的世界首款具有信息反馈感应的假肢完成临床试验,“仿生手”让一位截肢者时隔9年后再次体会到抓取物体的感觉。国际转化医学权威杂志《科学转化医学》报道了这一成果。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平移神经工程实验室和生物工程研究所教授米克拉介绍:“我们给36岁的丹麦截肢者索伦森戴上了眼罩和耳塞,让他用假肢抓取物体,当他说出‘我现在能感受到东西了,我都9年多没有体会到这种感觉了’时,我知道试验成功了。”
索伦森一直使用假肢,由于传统假肢感受不到任何信息反馈,他抓东西时必须盯着假肢,以防用力过猛抓坏物体。而现在,他能感觉到这个东西是硬还是软,是圆还是方。
“第2个生命之手”的秘密在于电信号与神经信号的转换,这也是“人脑计划”试图探寻的奥秘。米克拉将控制手指动作的人造肌腱的压力变成电流,随后又改变思路,通过电脑计算把电信号转换成一个感应神经可以识别的脉冲波,并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在索伦森残余的上肢神经上植入了4个电极,通过向这些电极发送精确的数字信号,使索伦森的神经末梢接触到这些信号并给出反应。“这是我们在‘仿生手’研发上迈出的第一步。”米克拉说,具有信息反馈感应的“仿生手”离市场化还有一段时间,下一步将努力为零部件“瘦身”,使假肢更轻盈,并进一步改善感应技术,包括增强触觉的分辨率和对手指圆周运动的感应等。
文汇报记者沈湫莎 通讯员张晶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