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指出:一些影视公司太追求稳妥,对于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的成熟编剧十分大方,却吝于给青年编剧机会。要发展编剧队伍,本土影视公司应该用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年轻编剧。
“上海影视四季沙龙·春”活动昨日举行,这是“上海影视四季沙龙”的第一次交流活动。沙龙活动由9位上海知名影视剧编剧自发组织,旨在为上海影视剧发展出谋划策。据悉,“上海影视四季沙龙”将以每年四季、每季一场的形式举行,希望打造一个“上海影视剧编剧之家”。目前,夏、秋、冬季沙龙活动的主题也已确定:分别为“中国顶级编剧把脉上海电视剧”、“中韩电视剧编剧高峰对话”、“2014年度影视剧大盘点和未来展望”。
编剧王丽萍认为,成功的编剧也应该担负起老师的职责。她建议四季沙龙还可以拓展一种功能:为青年编剧或者编剧爱好者们上公开课。“讲讲我们是怎么样创作的,甚至讲讲是怎么失败的。这些经验对于年轻编剧太重要了。”这一点得到了电视剧《香樟树》编剧顾伟丽的认同,她发现不少年轻编剧“踏”上市场后,容易沾染抄袭等投机取巧的坏习惯。“这时候只有市场功利性的驱使,没有老师的提醒与点拨肯定是不行的。”
目前,影视剧编剧人才断层的问题比较突出。想要加强编剧的人才储备,就必须从院校的教育着手。编剧董浩宇建议,成熟的编剧可以多进校园,为有专业知识却缺乏“实战”的学生们带去宝贵的一手经验。
电视剧《老马家的幸福往事》的编剧贾鸿源则直言,不少戏剧专业院校的教学方式,已经与影视创作市场需求相当脱节。要解决年轻编剧的断代问题,不妨从改变以往编剧的操作机制以及青年编剧的培养方法上下手。“比如在一些高校中,老师带着助教与在校学生一起做项目,理论与实践结合。”
顾伟丽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影视系教授。她发现青年编剧人才“出不来”与影视公司的保守也有一定关系。“一些影视公司太追求稳妥,对于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的成熟编剧十分大方,却吝于给青年编剧机会。要发展编剧队伍,本土的影视公司应该用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年轻编剧。”
文汇报记者 张祯希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