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平静的F1夏休期里,暗流涌动的车手市场永远能牵扯车迷们的情绪。然而,就当所有目光都集中在法拉利车手阿隆索的未来去向时,身居幕后的F1空气 动力学专家纽维也在近日悄无声息地宣布了本赛季结束后退出围场的决定。伴随这位天才设计师一同离去的,还有他与红牛车队的辉煌岁月,以及由他缔造的那一段 “维特尔版”英雄传说。
过去四年担任红牛车队技术总监的经历,算得上是纽维职业生涯的又一座高峰,却也多少造成了他如今的无奈。在红牛车队的 这段日子里,由他一手打造的RB系列“火星车”成功帮助维特尔完成了对年度最佳车手的垄断,但也因此催生了国际汽联在本赛季开始前的那场技术改革。引擎更 新换代、规则诸多限制,当难熬的冬天终于过去,纽维和红牛车队发现似乎一切都变了模样。
从冬季测试开始,维特尔座驾所使用的新款雷诺V6自然 吸气引擎就已被广为诟病,纵然红牛依然拥有顶级的底盘与空气动力学设计,也不足以弥补动力套件的巨大劣势。不过,在外界看来,这也正是引领维特尔展现过人 车技,紧随同胞舒马赫的步伐走向“神坛”的绝佳契机。然而,在多次目睹了德国人正赛中出现低级失误,或是遭新人队友里卡多“碾压”的糟糕表现后,即便是那 些依然迷信F1“个人英雄主义”的车迷也不得不承认,优秀的座驾确实能让车手看起来更好。正如前F1世界冠军维伦纽夫所言,“舆论对于维特尔的看法正在改 变,当他驾驶着一辆处在中游实力的赛车时,看起来也更像是一位实力中游的选手。”
现在就为维特尔的实力下定论,或许还有些为时尚早。然而,在 F1的历史上,却有着无数的事实足以证明,赛车在这项运动中的决定性作用。2008年前效力于丰田车队时,巴顿曾因保守的驾驶风格而饱受批评。一年后,当 他改换门庭加盟极具竞争力的新军布朗GP车队时,过往的批评却被“成熟”、“稳定”的夸耀所取代。“过去的巴顿真那么差,后来的巴顿真这么好?”对于“麻 雀变凤凰”的励志桥段和F1“造神运动”,车坛名宿库特哈德是少有提出过质疑的圈内人。在他看来,在F1的比赛中,赛车占到了80%的因素,而车手则至多 占20%,“这项运动讲究的其实是机遇。舒马赫赢得了最多的世界冠军,那么他一定是最好的车手吗?不一定。”
正是由于每一次发车前,车手们都 因参赛座驾竞争力的差异而无法“公平”竞争,使得F1注定难以跻身奥运会大家庭。在与之类似的项目中,只有马术比赛是唯一进入奥运的例外。当然,若就此看 低车手的作用,却也显得有些偏颇。赛车与车手并非赛道上完全不相干的两个方面,每一次赛车的研发过程,车手的反馈与建议都深深影响着座驾最终所能呈现出的 竞争力。
在F1的赛道上,没有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F1不是车技的比拼,而是一场技术的挑战。也许,有太多人误会了它的本质。
文汇报见习记者 谢笑添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