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烂陀大学遗址
世界最古老的学府之一、曾以传播佛教思想而著称的印度那烂陀大学(即那烂陀寺)1日正式重新开张。这座建于5世纪、毁于12世纪的“国际佛学院”在时隔800年后终于以那烂陀(国际)大学的全新面貌迎来了首批15名学生和11名教师。
校方表示,今年全世界有40个国家的1400名学生申请入学,但只有15名幸运儿被选中,其中3名来自印度比哈尔邦,来自日本和不丹的各1名。他们被分别分到历史研究和生态及环境研究两个学院修读研究生课程。校方称,课程开始在小范围内进行,是为了让师生们更专注地进行学术研究。由于教学条件简陋,开学第一天的仪式被放在了当地政府的会议中心举行,师生们也在附近的旅店临时住宿。据报道,1日当天仅有9名学生和7名教师报到。
那烂陀(国际)大学校长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裔学者阿马蒂亚·森担任。该校副校长萨巴拉瓦尔称,全部校舍计划于2020年建成。未来5年内,那烂陀大学将成立包括佛学、人文学、经济管理、东方语言等在内的7所学院,只招收研究生和博士生,招生规模将达4000人、教师队伍400人。他认为,重建那烂陀将促成印度学术的复兴,吸引来自亚洲各地的学生。
那烂陀位于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城西北处。在古梵文中,那烂陀是“知识的给予者”的意思。作为古印度时期知名的“国际佛学院”,那烂陀寺曾吸引成千上万全球各地的学者前来求学。约1400年前,中国唐朝高僧玄奘在前往天竺取经时曾在这里攻读佛学。如今,那烂陀寺遗址只剩下一些红砖和大理石雕刻。
2006年,时任印度总统卡拉姆和比哈尔邦首席部长库马尔发起那烂陀大学复校计划,随后国会通过了《那烂陀大学议案》,印中央政府决定投资270亿卢比重建那烂陀大学。该项目也得到了国际支持,亚洲10多个国家拟集资5亿美元建立新大学,并另外集资5亿美元修建基础设施。新那烂陀大学在那烂陀寺遗址以外12公里,目前已获批的校园面积达455英亩。2010年,中国向那烂陀大学捐赠100万美元,用于建设学校内的图书馆。
此间分析认为,印度复兴那烂陀大学的计划承载其“全球雄心”,以佛学圣地名义打造新的国际学术中心,旨在展示印度的软实力。不过要重新打造一所享誉世界的国际大学绝非易事。比哈尔邦目前是印度最穷困的地区之一,难以负担那烂陀大学重建计划的巨额开支,且学校硬件设施尚未建好。事实上新校园的主体工程要到明年2月才能正式动工,因此短期内恐难吸引到国际顶尖学生和学者。
文汇报驻新德里记者 牛震(新德里9月2日专电)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