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西中学:中学生当“志存高远、好学力行”
董君武(市西中学校长)
坐落于愚园路上的市西中学是一所拥有历史积淀和文化传统的学校,在60多年前,首任校长赵传家先生就提出了“好学力行”的校训,以此影响和教育了一代代市西师生。在新的发展时期,“志存高远、好学力行”已成为当代市西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志存高远”要求学生有理想、有追求,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好学力行”要求学生有责任、有担当,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要勤学、善学、乐学、博学。
市西中学在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和学业成绩的同时,还重视学生的四方面品质:
尊重规则会选择
适合的教育是最佳的教育,适合的学校是最好的学校。我们希望报考市西的学生能够认真思考为什么选择市西。我们根据学生选择原因的分析来判断学生的选择能力和未来发展的潜质。人生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对理想的追求、信念的坚守及对未来的期许,蕴含着许多种可能,对每一种可能性的选择,常常会导致不一样的人生。因此,选择可以说是一个人规划未来的核心能力之一。
市西中学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课程和教学,这种适合不仅需要学校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个性化的教学,更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向等个性的判断自主地进行选择。比如,科技教育是我校的一项特色,不少学生都会选择相关的课程与活动,然而对每一位学生而言,就要选择自己是否学习科技课程,若选择参与,侧重于哪方面的科技活动。市西中学倡导“不上课≠不学习”,“无作业≠不学习”的理念,在市西中学的三年中,每位学生就是在不断的选择中学习与发展。
尊重规则是现代人基本的文明素养,现代社会就是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的。市西中学非常重视对学生尊重规则的意识培养和行为养成。因此,在自主招生中会关注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并观察学生相应的行为表现。
合作包容有爱心
教育是更好地实现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合作主要表现为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市西中学非常关注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因此是否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是否愿意帮助别人,是市西中学自主招生过程中的观察点。
包容包括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例如,当自己努力的付出而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时,怎样面对自己?当他人的观点与自己不一致,甚至有人有意或无意中冒犯自己的时候,该怎么面对?当自己在社会中遭遇不公正的对待时,该怎么面对?在这样的情况下,包容不失为一种正确面对的态度和行为选择,当一个人能够很好地把握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很可能成功离他已经很近。
爱心,表现为对自己的珍爱、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对社会和大自然的热爱,以博爱之心去面对身边的一切,承担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大自然的责任。
自主招生中,我们会在面试中通过问题和情景的设计,让学生把内在的素养展现出来。
实践创新善质疑
市西中学非常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这方面学校是有传统的,见习居委主任、“扫大街”活动、赴南京考察、红色之旅等等,这些项目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近年来,学校又新增了很多实践项目,如寻找身边的市西校友、暑期文化游学等。我们对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有较高要求,在自主招生过程中要求学生提供自己在初中阶段参与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的材料,纳入到自主招生综合测评中。
从创新角度来说,我们的自主招生包含了科技特长的专项招生,这些学生除了普通的测试外,我们还增加了科技创新专项测试,检测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善于质疑,善于提出问题是优秀学生的一种重要内在素养。在自主招生中,如果有学生能抓住机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肯定能在面试中加分。
身心健康全人格
市西中学在上世纪就提出了“人格+学力”教育,学校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更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市西中学始终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从今年开始,我们将借鉴国际课程中对学生开展生涯规划和学生发展指导的做法,对2014级新生将从高一开始,开展基于学生个性分析和学业诊断的个别化的生涯规划和学业发展指导,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在今年的自主招生中,我们将增加心理测试环节,将测试结果作为考察学生的一个因素。
南洋模范:“好奇心、求知欲、进取心”很重要
本报记者 苏军
“有着发现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进取心”,特级校长、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校长高屹在谈到喜欢什么样的初中生时,用这三句话加以概括。
办学风格决定生源喜好
高屹的这种说法,与学校的历史积淀和办学风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南模中学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创建于1901年,4万多名毕业生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和海内外,其中67人次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学院院士等国内外院士,其中就包括计算机专家王选,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张光斗,物理学家、哲学家何祚庥,氢弹、原子弹工程专家唐孝威,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陈俊亮等。毕业生中有国家省部级干部、陆海空三军将领、驻外大使、大学校长、学术权威、海内外著名人士、世界冠军、著名演员及许多虽然普通但在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劳动者。尤其是1950年4月,毛泽东主席应学生的请求为学生壁报题名“青锋”,勉励学生成为“青年之先锋”。2001年8月,江泽民主席为南模寄语“四个模范”:求知的模范、生活的模范、爱国的模范、进取的模范。领袖的教诲,鼓舞南模学子奋发向上,报效祖国。
高校长认为,好奇心,表现为学生有对自然、社会的发现眼光,是未来创新素养的因子;求知欲,是学生保持刻苦钻研精神的元素;而进取心则体现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价值追求。他说,初中生正处在成长的重要阶段,学习成绩好是好事,但成绩有点不理想也没有多大关系,拥有这些好的品质才能弥补过去学习的弱势。他指出,要求初中生已经相当成熟,这是不可能的。高中学校的任务,就是为具有潜能的初中生打通成才的通道。
全面发展基础上要有特长
百年南模,以理科教学见长闻名沪上,但也十分重视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和实用技能训练。篮球、交响乐、科技、美育、国防教育和社团活动是南模中学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色项目。百年南模,有优良的办学传统,注重人格教育,培养创新精神,教学质量上乘,每年有300多人次获国际、全国及上海市各类奖项。
对此,高校长说:“我们欢迎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又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比较在意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在学校中表现出来的处事能力。”据说,南模在面试推荐生和自荐生时,看中身体素质好的,同时又能吃苦的学生,太矫情的并不喜欢。学校会将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考察作为面试的一个重要选项,会询问初中生会不会烧菜之类的生活能力问题。而学校特色项目的交响乐团在全国一、二、三届艺术展演中均获一等奖;南模篮球队连年囊括上海市冠军,新近又获全国十一届中运会预赛第4名,各类学科上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奖项100多项,这也证明了特长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提供适合成才的良好条件
南模对高中生的培养具有自己的特色,推崇“青锋”意识、“模范”行为和健全人格。在南模校园,社团很发达,由学生自己管理、发展,让他们自己制定章程,聘请教师,招募社员,设计活动,甚至做形象设计的广告。高校长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中培养领袖气质、平民作风和成事能力。
“阅读面要再开阔一点,进来的学生要读懂教科书外,还要读懂自然之书、社会之书,什么都应当读一点,科学的,科幻的、生活的,等等。同时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要形成一些特长。在说到南模的培养目标时,高校长表示,拥有健康和谐的身心,拥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拥有生活热情和人类关爱,是学校育人的基线,南模会提供适合高中生成长的一切好的条件。
延安中学: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最有后劲
本报记者 苏军
对以科技教育见长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延安中学来说,“对路”的学生也许更有发展的前景。
“学校欢迎什么样的学生,不是一个抽象的话题,而是一个非常实际和值得探讨的命题。”面对记者的提问,校长郭雄不假思索地坦陈道:“延安喜欢对问题具有敏锐性的学生,具有合作精神和进取态度”,并认为这样的学生在高中学习有潜能,到了大学有后劲,也比较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的特征。他强调,“问题”,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能看出问题,就能找到提升分析能力的钥匙。
学校曾对学生作过一个调查,发现后来到了高中具有后劲的学生,一般都具有“问题意识”。
“敏感性很强的学生,即使进校时成绩并不突出,但并不妨碍后来的发展,因为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总比单纯接受知识的学生来得敏锐”,郭校长以自主招生为例说,学校每年招收350多名学生,近200名是通过推荐和自荐进来的,相对来说,自荐学生对问题敏锐性占优,这些学生一本率会达到80%。
“要让对问题的敏锐性成为一种习惯”,学校老师也认为这种习惯对出色完成高中学习和未来大学学习具有奠基性的意义。
这种敏锐性,主要表现为对问题的宽度和深度上,要有责任意识的催化,要有第三只眼观察事物的慧眼,要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慧根。在延安的创新素养培育中,“问题”导向十分明确,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通过科学小课题研究,发育这种“问题”意识。在自主招生中,“人机对话”的出题思路也与此有关。
延安中学对学生的培养,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即“做更好的伙伴,做更好的自己”,要做到这一点,起源于对“问题”的把握。郭校长说,学校十分注重在发现“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进取精神。为此,学校规定,每一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活动,至少有一个做社团小组长的经历,并把它作为一种“课程”。
从延安毕业到高校的许多学生,在返校后对老师表示,社团活动和组长经历,带给他们极为重要的阅历和经历以及由此获得的人生经验。郭校长说,参加社团的学生容易融入大学生活,适应大学学习节奏和生活节奏的周期缩短,能从“问题”中找到解决的良方。而组长经历,让学生掌握了设计、策划、组织等能力。郭校长还透露说,这些社团组长留在复旦大学的居多。
【贴心提示】
延安中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人机对话”,进行答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动手实验,自荐生要参加在学校实验室进行的相关学科的小实验,考察动手能力;三是面试环节,通过五六人一组,以集体讨论的方式,考察自荐生的参与态度、思维特点和应对能力等。
格致中学:创新实验室(GeZhiFabLab)欢迎你
本报记者 钱钰
格致中学欢迎什么样的学生?校长张志敏表示,学校欢迎品学兼优、学有所长的学生,尤其是在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潜质且取得有关方面认可的学生。今年,学校将引入全新的学生创新实践测评,对新高一起点年级的学生综合素养,特别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进行测评,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性向和创新潜质,安排特色模块课程。
近年来学校十分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张志敏校长为创新班开设的《学生领导力与批判性思维培养》课程,受到学生追捧。“一些学生的分享让我感到吃惊,如一位女生在《致二十年后的自己》一文中写到,‘我想成为中国的水稻之母,让全世界的人民都饱食无忧’。”张校长很欣赏这样有远大梦想的学生,在剖析自身特长兴趣优势的前提下,做出明晰的未来规划。
为了充分满足学生的天然好奇心以及创意制作的兴趣,学校将于新学期投入使用全新的格致创新实验室(GeZhiFabLab)。该实验室是格致中学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创办的大陆第一家创新实验室(FabLab)。在这个实验室里,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停留在头脑想象,还能够亲自动手做出所设计的作品。学生们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领域的设计与制作、研发与创新等实践活动,将得到麻省理工学院专家教授团队的指导,并有机会参与全球FabLab峰会,与世界各国的中学生交流与学习。
学校培养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自主结社、班班结社,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每年11月为期一周的社团节,为全校师生奉献出一场充满着青春与梦想、学术与思维、跃动与激情的社团盛宴。在这里,有成绩辉煌的模联社;有人气爆棚的烘焙社;有热血与激情的篮球社;有“夜观天象,知天下大事,为我所控”的天文社……每个社团都将自身最完美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今年9月,格致中学奉贤校区将招收首届新生。张校长对新校区的概括是“传承格致特色,同一所学校、同一张文凭、同一课程安排、同一授课标准,两个校区整体推进,错位发展,实行一体化管理。”据透露,新校区的招生计划为160人;其中120人为普通招生计划,40人为国际课程招生计划。普通招生计划的120人以格致中学奉贤校区的名义单独对外招生,其中,在奉贤当地招收60人。
格致奉贤校区由现代学习中心、人文艺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学生自主中心、体育活动中心、教学中心、餐饮中心、行政管理中心、住宿休憩中心等九大中心组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全面保障。目前已经完成格致中学奉贤校区管理团队的组建:上海市教育功臣、国家督学、上海市特级校长张志敏担任校长,特级教师、上海市基础教育特聘教授吴照担任执行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格致中学名誉校长高润华,物理特级教师、上海市名师基地主持人庄起黎担任顾问。学校将选派一定数量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等资深教师到奉贤校区任教,学校还将安排本部资深教师到奉贤校区指导教学工作,在两个校区实现一体化备课、听课、评课等各项教育、教研活动。奉贤校区教师团队可谓“阵容豪华”,包括特级教师3名、区拔尖人才1名、区学科带头人4名、区骨干教师3名、原格致教研组长2名。
文汇报记者 苏军 市西中学校长 董君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