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常说:“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会造成孩子的不安”,乍看之下好像很有道理。日本育儿专家太田敏正却有不同的观点,在他看来,“夫妻矛盾不要忍气吞声,一定要吵”、“不要怕在孩子面前暴露争执”。
作者曾从事过教育记者、高中英语教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而有了孩子之后为多些亲子相伴时光,而毅然辞职一边带孩子,一边研究男性育儿、夫妻相处等课题,成为日本颇具影响力的男性育儿学专家。看看他是如何解读这个问题的。
父母吵架也可以是正向的启发
1、看到即使吵架也很快和好的父母,会学到“吵架也可以很快和好”、“只要这样做就能和好”。
2、看着拥有不同意见,但仍互相尊重的父母,孩子会学到“即使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也没关系,还是能相互合作”、“所谓的信赖关系并不是顾忌对方,而是双方都把心中的话说出来”。
3、看到吵架的隔天,爸妈仍能像平常一样说话,或甚至比平常更恩爱,会觉得“夫妻关系真不错”、“男女之间相爱就是这样”,而从中学到成熟的相处智慧。
这样的经验反复几次之后,孩子不会因为看到爸妈小吵架就感到不安,反而可以培养出“对他人的基本信赖”,这也是真正坚强的人应有的态度。真正坚强的人,并非什么都自己做;而是自己该做的事自己做,能委任他人的事便真诚地信赖他人、交给他人做。
切勿忍气吞声,要在孩子面前“聪明吵架”
在育儿阶段,夫妻会发生只有小两口时不会发生的争吵。尤其当两人要同心协力育儿时,更容易吵架。传统的思想方法认为“育儿是妈妈的工作”,而强行将育儿工作推给妈妈一个人,但这样其实不会发生争吵:被迫担起育儿工作的妈妈或许很辛苦,但就像一个人经营的公司,她可以随心所欲地以自己的方式育儿。
但随着爸爸们也开始积极育儿了,冲突也就来了——夫妻就像公司的合伙人一样,容易发生意见相左的情形——如果是想看的电视节目或窗帘花色还可以退让,但事关孩子的事,多数不能让!
每天被孩子搞得团团转,焦躁不安时,夫妻间对彼此的容忍程度会降低,很容易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因此,一味忍气吞声地避开夫妻吵架,只会积累不必要的压力。若一直无法重整感情,夫妻之间会逐渐形成一道鸿沟,演变成互相指责对方“你有了孩子就变了”的场面,但其实改变的不是对方,而是状况变了,夫妻只是无法适应这样的状况而已。
这样的状态下当然不是好事,所以夫妻要能彼此坚定扶持,度过忙碌且快乐、瞬间即逝的育儿时光,就必须学会聪明的吵架方法。
聪明吵架的五项规则
事实上,不管做了多完善的心理准备,夫妻一旦吵起架来,也统统忘光了,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形发生,在平常就要在家里先设定一下五项规则:
1、将重点放在解决未来的问题,而不是追究过去的原因
夫妻一吵起架来,往往彼此追究吵架的原因,并相互推卸责任,但这样是无法往前迈进的。
2、别提其他话题如果说出“之前你也是这样……”这类翻旧账话题,就是心里强烈想说赢对方的证据,请注意并正视这样的心情:毕竟,当我们听到对方说“之前你也是这样……”时,就一定会想马上反驳吧!
3、不可擅自退场你是否曾因无法抑制情绪,而丢下一句“我不管了”就跑出房间呢?这样只是徒增对方的孤立感,并因不知所措而更加愤怒。原则上,要双方取得共识才能结束吵架。
4、陷入胶着状态时,就当机立断地结束
吵架时,若双方都已经开始重复同样的话,其实表示想说的话已经说完了,分享彼此心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吵架就应该结束了。
5、记得打声招呼吵架结束后,请即刻回到日常生活,像平时一样,至少交换一句“早上好”、“我出门了”、“你回来了”、“谢谢”、“对不起”等……少了这几句话,会变得像是忽视对方存在,恢复正常关系会变得很困难。
和好的秘诀只有一句“对不起”
一句“对不起”往往能马上结束夫妻吵架,但事实是总是难以说出口。说“对不起”的诀窍是:不带感情,总之将“对、不、起”三个字清楚地说出来就好了。越是认真、越是真心觉得自己不对的人,越是无法坦率地道歉。主要是因为带有感情的真心道歉,门槛太高,反而令人却步。
这种说法似乎会让人觉得“没诚意”,但正是因为有诚意,才会有“想道歉却说不出口”的挣扎:其实不管是多么生硬的道歉方式,都能将心意传给对方。
在练习过几次之后,应该比较容易说出“对不起”这三个字,之后对于带有感情的道歉也不会再那么抗拒了。所以,并不是先酝酿感情之后再以语言表达,而是先说出口,再融入感情。顺带一提,这种技巧亦可运用在不得不向孩子道歉的时候。
用父母的争执,来帮助孩子成长
夫妻吵架的目的不是争辩出孰是孰非,而是说出彼此的心声,然后结束争吵。或许有人怀疑“这样不是没有任何改变吗?”但实际上,双方都将自己的心声说出来之后,潜意识中会产生亲近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共识,并逐渐地妥协稳定下来。
人类的行为有九成以上是受潜意识支配,彼此了解的夫妻会在不经意间顺着对方的意愿去行动。譬如说,某天突然觉得“虽然我之前很生气地反驳,但仔细想想,他讲的也有一点道理”,以这种反省的想法开始,慢慢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双方想法渐渐磨合后,有一天就能得出你们都满意的结论。
许多夫妻在吵架时分享了彼此的内心话,并得到共识——就像把一小片一小片拼图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就能确实结合——经过争吵、彼此了解等过程,才能成为真正“互相扶持的夫妻”。
在孩子还小时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并学会互相扶持,即使孩子到了反抗期,或之后有什么问题,夫妻也能坚定、同心协力一起处理。
用家庭的喜怒哀乐,来培养孩子的坚强
身为父母,都想建立一个让孩子健康成长、充满笑声的家庭;但只要夫妻吵架,家里就会充满怒气和悲伤的气氛,甚至会觉得“这不是我想象中的理想家庭”吧?
事实上,理想的家庭是不存在的。每个家庭都有各式各样、或大或小的状况。要一直充满笑容和欢乐是很不容易的,何况那也并不是理想的家庭状况。
孩子总有一天要独立单飞,但外头并不是只有笑容和欢乐,而是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各种滋味的世界。如果孩子在一个只有喜乐的家庭中成长,当他展翅飞翔时,会因外头的真实面貌大吃一惊,反而无法坚强地在宽广的世界中展现自己。因此,请不要否定愤怒和悲伤,直接承受这些情绪,是在人生路上坚强生存下去的必经过程。
身为爸妈,若能亲身为孩子示范:即使有痛苦、悲伤,“人生仍是美好的!我是有生存价值的!”孩子也能直接地感受到,并坚强成长。这种生存意识对孩子来说,是承接自父母、至高无上的宝贵财产!
太田敏正(本文由曹慧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