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90岁的美国讽刺作家汤姆·莱勒曾在上世纪60年代创作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以讽刺多国相继研发核武器,其中提到法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南非、埃及、以色列等国。歌曲结尾反复询问:“谁是下一个拥核国”。那么,德国会是下一个核国家吗?《德国周末报》最近在头版刊登文章《我们需要原子弹吗?》,引发热议,文章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折射出当下德国人对自身安全困境的焦虑。鉴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北约的态度越来越矛盾,近两年来,有关“打造自身核威慑能力”的讨论在柏林甚嚣尘上。为什么会这样呢?不久前,德国政府表示,不可能将国防开支占比提升至2%,同时,德国将长期坚持弃核政策。理由十分充分:在冷战期间,德国身处东西方对峙的最前线,长期担心超级大国之间爆发全面战争,如此一来,自己将会完全暴露在核辐射中,城市将沦为废墟。因此,在1968年的《核不扩散条约》、1990年的“2+4条约”中,德国均承诺永久放弃核武器。虽然美国在德国的空军基地内部署有核弹,以作为北约核威慑的一部分,但是这些导弹完全由美国严密控制。而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默克尔总理宣布德国将于2022年前彻底放弃核能发电。
但是,当前辩论的重点并非德国要研发核武器。上文提到的那篇文章中,作者的这个建议很快就遭到专家的批判,借用德国联邦情报局前任副局长的话来说,这个想法是“冒进、愚蠢、富有煽动性的”。诚然,对于德国这样一个时刻惧怕被欧洲孤立的国家来说,这种举措无异于战略自杀,绝不会获得任何主流政党的支持。
然而,出于对现状的忧虑,德国也在认真地讨论拥核话题。另一个相对可行的提议认为,由德国出资,说服英、法为整个欧洲提供相应的核安全保障。根据2017年德国研究机构的一项咨询评估结果来看,这具有法律可行性。尽管该建议具有可行性,但是目前在政治、技术和财政方面存有巨大障碍。试想一下,要想在北约框架内建设一个属于欧元区国家的核供应集团尚且路漫漫,何况让欧洲取代美国,打造自己的核威慑力量,这简直是异想天开。
如今,德国惊觉自己深陷严重的安全困境。它曾期待的战略伙伴俄罗斯在欧洲表现得越来越咄咄逼人;欧盟内部,民粹主义者以及威权主义者对自由主义共识发起严峻挑战,即便享有自由主义共识的法国、西班牙和波罗的海国家,也对“欧洲计划”的未来分歧严重。虽然美国的传统精英坚决捍卫美国对欧洲的安全承诺,但是他们的总统却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与其他独裁者联手的机会,一起蔑视基于规则的秩序。
对此,默克尔表示,“我们欧洲人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德国外长海科·马斯正在倡导全球理念一致的国家组成一个中等强国合作体,这个想法倒是不错。但是如果德国想得到美国的重视,并取信于欧洲伙伴,那么其领导人需要重视常规防御,同时还要说服对此持怀疑态度的选民,让他们认可提升常规防御能力紧迫且势在必行。
作者:康斯坦斯·施特尔岑米勒(美国布鲁金斯学会)
编译:刘琳(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编辑:范菁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