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万里茶道”的起点,武夷山市下梅村因茶叶而兴,曾见证了“万里茶道”的繁荣。(图/视觉中国)
■本报驻鄂记者 钱忠军
“万里茶道”申遗迈出重要一步:日前,“万里茶道”国内段沿线8省区文物部门和“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办联合行文,将申遗预备清单文本正式提交国家文物局,涉及遗产点110处,推荐申报遗产点45处。包括赤壁羊楼洞古镇在内,湖北有7处遗产点获得推荐。
根据相关程序,国家文物局将组织审核申遗文本,并开展对8省区推荐遗产点的考察评估,然后决定是否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羊楼洞砖茶敲开“万里茶道”申遗大门
青砖黑瓦,斑驳墙面,青石板路上运茶的“鸡公车”车轮碾出的凹痕,仿佛诉说着羊楼洞古镇“松峰入羊楼,茶香绕凤丘”的过往。
“万里茶道”,起源于17世纪,是丝绸之路衰落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一条重要国际商道,从福建武夷山市起,穿越闽、赣、湘、鄂、豫、晋、冀、内蒙古8个省区到达中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全程约4760公里。茶道在俄罗斯境内继续延伸,深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使茶叶之路延长到1.3万公里。
1736年,赤壁羊楼洞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块砖茶,青砖茶从这里经汉口、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长途跋涉,远销欧洲和俄罗斯。
当时,羊楼洞镇面积不足0.7平方公里,先后有山西、广东客商和俄、英、日等外商洋行来此设庄收购和制压砖茶,羊楼洞的茶庄、茶厂极盛时有200余家,人口4万多,凭茶一跃,羊楼洞镇成为中俄茶马古道源头的商业重镇。在《大清皇舆全图》上,羊楼洞的标记与汉口、武昌是一样的规格。
羊楼洞现存一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街,主街宽4米,长2200米,伴有数条丁字小巷,街面用青石铺设,历代运茶的“鸡公车”将石板碾出寸许深槽。古镇内的制茶作坊、“鸡公车”局等鲜活地记载了中俄两国近代茶叶贸易的历程。2015年,羊楼洞古镇被国际茶叶委员会命名为“世界茶业第一古镇”。
根据湖北省文物局的提议,8省区将联合举办“万里茶道”申遗巡回展览,8月先在湖北展览,2018年开始巡展。
赤壁市文物局工作人员按照湖北省文物局的要求,日前对即将借调参展的“鸡公车”、青石板、“火车头”砖茶图案等6件文物的尺寸、作用、形状、内容描述、说明词等数十项信息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录入。
赤壁市文物局局长马勇利介绍,被选调的这批文物,反映了羊楼洞古镇茶文化发展历程以及羊楼洞是“万里茶道”重要节点的有力依据。
曾参与“万里茶道”申遗工作、负责咸宁区域茶文化考古调查的咸宁市博物馆副馆长杜峰认为,除了深厚的茶文化历史积淀,保存现状较好的羊楼洞明清古街、茶铺、砖茶作坊等丰富的文物载体及百年老字号茶企、砖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等,都让羊楼洞古镇历史价值得到凸显。
“万里茶道”申遗符合“一带一路”倡议
今年3月,8省区文物部门和武汉联合申遗办在山西太原举行申遗工作推进会,对《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万里茶道(中国段)文本》进行审查。2012年起,由湖北省文物局发起,“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办联合8省区文物部门和沿线城市政府,完成了文物资源调查和筛选,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文本。
根据相关程序,国家文物局将组织审核申遗文本,并开展对8省区推荐遗产点的考察评估,如果合格,“万里茶道”将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使其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
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长王风竹表示,“万里茶道”申遗不同于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申遗,它是8省区从民间到政府自下而上的行动。对此,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傅晶表示认同。作为古迹遗址领域的专家,傅晶曾参与过永顺老司城遗址的申遗工作。她认为,“万里茶道”8省区联合申遗作为中国首例由遗产地自发联合推动的文化线路类型系列遗产申遗,体现出了各参与省区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及工作水平上具有社会共识度、领先性和前瞻性。
王风竹认为,“万里茶道”申遗符合“一带一路”倡议,这使“万里茶道”申遗具有先天优势。此外,“万里茶道”申遗还要适时与俄罗斯、蒙古国之间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打造申遗项目。
据了解,下一阶段,“万里茶道”申遗将就遗产名称确定、申遗策略考量、研究深化、保护管理资料补全、保护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完善提升。
(本报武汉8月15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