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网站6月8日消息,驻印度大使孙卫东在同印度青年领袖联合会和印度高校师生视频对话活动上发表主旨讲话。
印度青年领袖联合会苏万焕主席、青年领袖们、高校师生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在抗疫的特殊时期,很高兴以线上交流的方式与大家见面。每年,中国驻印度大使馆都同印度青年领袖联合会开展交流,去年初我们曾举办了第二届中印青年对话活动。之后一年多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对世界造成重大冲击,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改变。携手抗疫,需要各国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克时艰,需要中印各界特别是青年群体加强相互认知和理解。
为此,我愿借此机会同印度青年朋友们聊一聊真实的中国,聊一聊中国发展背后的故事,聊一聊中国如何推动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我今天的主题是“读懂中国发展,坚定合作信念”。
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发展,首先要客观把握中国的历史,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中国经历了沧桑巨变:从一个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从一穷二白、积贫积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从“除了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连一辆汽车、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极端落后状况,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人民生活从不足温饱到迈向全面小康,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超过8.5亿人口摆脱了贫困,形成了4亿以上的中等收入群体;现代科技发展从零起步,到实现月球采样、建设空间站、登陆火星。中国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连续多年民调显示,中国政府在本国民众中的支持率和满意度超过90%,在世界各国始终高居榜首。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的百年时间里,中国为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何以取得如此诸多成就?我想从两个角度,解读背后的原因。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
回望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引领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近代以来也曾历经深重苦难。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时期。外遭侵略、内受剥削,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中华民族一度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为了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甚至献出生命,曾经尝试了君主立宪、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政治模式,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生死存亡关头,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和流血牺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辛探索,找到了一条走向繁荣富强的正确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建立起世界上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中国人民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迈向小康的跨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发展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总量超过10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第一,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当之无愧的重要引擎。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唱一首歌,这首歌的名字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确,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重新自信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
这里我还想强调的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此我们有着清醒的认识。为了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为此继续不懈奋斗。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胜利,进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一条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我跟大家分享几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是“半条被子”的故事。1934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长征。途经湖南省一个农村时,为避免扰民,红军战士们睡在屋檐下、院子里。村民徐解秀心疼这些红军,让3名女战士和自己以及1岁的儿子挤在一张床上。这3名红军看到简陋的床铺上仅有一件蓑衣和一条烂棉絮,临走时就把唯一的一条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条给徐解秀,对她说:“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敌人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生活。等革命胜利了,我们还回来看您,送您一床新被子”。徐解秀抱着半条被子,含着眼泪,送了女红军一程又一程。她一直对3位女红军念念不忘,时常拿上小板凳,坐在村口河畔等她们回来。直到1984年10月,红军长征50周年之际,一位记者在沙洲村遇到了在村口守望半辈子、已经80多岁的徐解秀,才揭开了这段往事。
——3位女红军的姓名是什么、去向哪里、生死如何,人们无从知道。但这件事情让中国人民记住了,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哪怕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新中国建设时期的一位普通基层官员。焦裕禄,这位20世纪60年代的县委书记,牺牲在扶贫攻坚的岗位上,感动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1962年12月,焦裕禄就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当时的兰考,面临内涝、盐碱、风沙“三害”,兰考人为此饱受饥荒贫穷之苦。焦裕禄到任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带领调查队跋涉2500多公里,走访了全县120多个大队。他知道了用舌头鉴别盐碱的方法后,自己尝遍了兰考县10万亩的盐碱地,绘制出详细的盐碱地分布图,开始了治理“三害”的奋斗历程。过度劳累导致他的肝病越来越严重,经常痛得直不起腰,他便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继续工作,办公室那把旧藤椅右侧,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1964年5月,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当他的骨灰运回兰考,十万群众满含热泪为他送葬。2017年3月,兰考县全面脱贫,一举摘掉了“穷帽子”。如今,昔日的盐碱地已变为绿洲,焦裕禄带领群众广泛种植的挡风压沙的泡桐树,已成为兰考人民的“绿色银行”,由泡桐制作音板而发展起来的民族乐器产业,已是兰考一大支柱产业。
——焦裕禄的故事让中国人记住了,共产党就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人,是“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人,是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人。
第三个故事讲的是一位患有渐冻症的医疗人员。张定宇是湖北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院长。他是医生,自己却也是一位渐冻症病人。这种疾病无法治愈,患者通常会因为肌肉萎缩而逐渐失去行动能力。他阻挡不了自己的病情,却用尽全力把病人从“死神”的手中拉回。他经常凌晨2点才躺下,4点就被手机铃声叫醒。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始终坚守一线,带领医院干部职工救治了2800多名患者,以“渐冻”之躯与病毒拼命赛跑,拼出了惊心动魄的“中国速度”。面对加剧萎缩的双腿,他说了一句感人肺腑的话:“我剩下的时间可能不多了。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2020年8月,他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我们来看一小段视频。这是一段发生在武汉火车站的“快闪”,大家齐声高唱《我的祖国》。
领唱的这位男士就是张定宇。他是我们身边的英雄,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身患不治之症却依然以乐观和勇气去感染、激励他人的人,一个对祖国和人民充满热爱的人。
——张定宇的故事让中国人记住了,共产党就是在最危险的风暴眼上,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舍己为人的人。
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心连心、一条心,这样的精神永不过时。
习近平主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秘诀,也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理念。中国古代先贤孟子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唐朝,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之道,开辟了一代盛世。但从古至今,只有中国共产党做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和人民鱼水交融。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严峻考验,靠的就是对初心使命的执着坚守,靠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意志,靠的就是胸怀人民、胸怀国家、胸怀天下的崇高境界。如果说中国的和平发展在世界上竖立起了一座大厦,那么9200万中国共产党人就是支撑起这座大厦的一条条钢筋铁骨。
各位嘉宾,朋友们,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拼搏奋斗的目标追求和力量源泉。我刚才讲了前两点,现在我讲一讲中国共产党的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的初心开始,就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紧紧连接在一起。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向世界亮明了我们希望与各国共同努力的大方向。我想用三个词来作些解读,即“和平、发展、合作”。
和平是基础。没有和平,合作与发展都无从谈起。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中国历史上曾饱经战乱,深知动荡之悲惨、和平之可贵。只有和平安宁才能繁荣发展。中国的发展壮大,靠的不是对外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全体人民的辛勤奋斗。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世界上唯一将和平发展写进宪法的国家。中国坚持与各国和平共处,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不称霸、不扩张、不结盟、不胁迫。我们从不照搬外国模式,也不输出意识形态,不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而是主张各国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借鉴,不干涉内政。中国以切实行动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责任,迄今共参与30多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中国人民深知,为了国家的利益和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珍视和平,坚定走和平发展之路;必须维护和平,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当和平遭受破坏时,必须奋起抗争,保卫和平。
发展是目标。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中国靠集中精力发展自己,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9年共有69个国家和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包括中国14亿多人口,总数约为28亿人。因此,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意味着世界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的人口数量翻了近一番。今年是中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正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对外开放。中国的发展不仅为各国提供了更多合作机遇,更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合作是路径。作为古老文明的传承者,中国人不信奉以强凌弱、赢者通吃的处世哲学。中国发展从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不谋求自我优先,更不打算统治世界,而是主张做大蛋糕,合作共赢。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连续10多年超过30%,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如果说发展是目标,合作就是通向彼岸的桥梁。我们要多建桥,而不能拆桥、毁桥。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任何封闭排他与对抗零和的结盟“小圈子”,最终都必然归于失败。只有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习近平主席说,“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在这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未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坚定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不移地同各国人民一起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告诉我们,病毒面前,没有哪个国家或民族能置身事外,人类命运前所未有地紧密相连。中印抗疫合作就是一个例证。新一轮疫情暴发后,习近平主席向莫迪总理致慰问电,对印度政府和人民表示诚挚的慰问,表示中方愿同印方加强抗疫合作,向印方提供支持和帮助。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印度外长苏杰生通电话,表示作为近邻和伙伴,中方对印方当前面临的挑战感同身受,并提出了中方愿根据印方的需求进一步支持印度抗击疫情的合作措施。中国言出必行。
印度第二波疫情发生后,中国是最早向印度提出支持和帮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积极行动起来的国家之一。许多中国企业和机构向印方捐赠了抗疫物资。中国红十字会向印度红十字会援助100台制氧机和40台呼吸机,5月9日通过中国四川航空公司第一班复航货机运抵印度班加罗尔。中国企业克服时间短、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供应不足等诸多困难,加班加点生产。据不完全统计,仅5月上半月,中国向印出口超过10万台制氧机和8000多台呼吸机、9万多件测温仪和上亿只口罩。中国海关、民航局等政府部门积极为急需物资通关及运输提供便利,最近又批准6月十余架次印方包机来华。中国工人节日期间加班赶制的货物已分三批运抵加尔各答,大部分货物已发往印度十多个邦和地区的医院、政府部门和救援机构。我们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在印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没有缺席,更没有袖手旁观。
对于中国支持帮助印度抗击第二波疫情,我有三点感受:一是展现了中方的善意。短时间内,有关物资即完成从生产、通关、运输到投入使用的全过程,中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为之做了大量工作,真正体现了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精神。二是中印之间合作潜力很大。以此次医疗物资为例,无论来自商业采购还是捐助渠道,都为印度抗击疫情、拯救生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充分说明,有中国参与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是高效的、可靠的。三是惟有合作才能战胜病毒。病毒是无形的、无情的,但国与国之间可以通过团结合作战胜病毒。只有每个国家都安全了,世界才能真正安全。
总之,在疫情面前,中方始终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以实际行动对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为的是挽救每一个宝贵的生命,为的是早日战胜疫情。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在抗击病毒这个共同敌人的斗争中,我们做得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各位嘉宾,朋友们,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与会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8岁。这是一个年轻人的政党,充满活力和朝气,乐观积极、放眼未来。如今,中国新时代新气象,依然让世界瞩目。人们感叹,再过几天就将迎来建党100年的中国共产党,为何能一直葆有建党初期那股朝气?对这个问题,习近平主席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青年是最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的力量。希望在座的青年朋友们敞开胸怀、打开视野,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交流、用头脑去思考,探寻和发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不断加深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为增进友好、促进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提问:现在有些印度公民和留学生因为疫情不能前往中国,他们迫切想回到中国继续工作和学习。中方何时能够放开相关限制?
孙大使:近期,许多印度公民特别是留学生在网上留言,表示非常希望去中国留学或继续完成学业。我对此非常理解,对赴华留学生们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的精神感到欣慰。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各国都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疫情防控措施,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应该都能够理解并努力遵守。国际旅行会增加疫情感染的风险,给自己和目的地国带来巨大影响。最近,中国广州再次发现确诊病例。从5月21日开始,广州市对民众开展核酸大排查。截止到6月5日,累计检测样本达到1600万份。可见中国为阻止病毒蔓延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广大来华留学生的合法权益,要求各相关高校与境外学生保持密切联系,认真安排好线上教学,妥善处理好学生合理关切和诉求。中方将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统筹研究外国留学生来华复学事宜,并就此与各方保持沟通。使馆也将在确保印度留学生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学生们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继续学业,为他们提供有关便利。
提问:作为两个邻国和发展中大国,一个良好的双边关系对印中两国都很重要。当前双边关系面临不小的挑战和困难。两国关系如何克服困难并继续向前发展?您对两国关系未来有何期待?
孙大使:中方对发展中印关系的立场有过一系列阐述,是完整的、全面的和连贯的。4月15日,我出席了第七次中印关系对话的线上开幕式,谈了自己对中印关系的看法,讲话全文刊登在中国使馆网站上,大家可以参考。
如何认识中印关系?我们要把握这对关系的实质,就是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振兴的问题。作为文明古国,我们能够也应该从更高、更广、更远的视角看待两国关系。
为什么中印要合作?因为中印毗邻而居,人口都超过10亿,都是重要新兴经济体,都面临艰巨的发展任务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印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双方合作是让两国27亿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印关系怎么走?中印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彼此成就而不要相互消耗。当下我们应集中精力应对疫情,复苏经济,改善民生,办好自己的事。
国家间存在分歧是正常的。边界争议是历史遗留问题,应该放在双边关系适当位置。中方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边界争议的立场是明确的。同时,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也是坚定不移的。中印双方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协商、妥处分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编辑:施薇
责任编辑:范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