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星、冯绍雷探讨国际外交事务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好邻居好朋友:永远和他国平等相待
嘉宾主讲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祖国唯一:中国劳工100年前的墓地
不久前我和夫人去了一次法国,参加前所未有的纪念活动——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我在国外从来没有那么激动——当着外国朋友的面流泪。我想起了伟大祖国的艰辛经历,也想到了美好的未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7月28日爆发,这是帝国主义不同集团之间的非正义的战争,德国向法国开了第一枪。当时的中国政府想去参战攻打德国、奥匈帝国,但是人家只是让中国派劳工去帮着法国兵、英国兵修壕沟、抬担架、运弹药等等。结果被打死、累死、病死的大约15000人。当年中国那么贫穷,他们的尸骨遗体也都留在了法国。
我这次去,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派代表,向那些死在欧洲,可怜劳工的遗体、坟墓表示哀悼,所以当时特别激动。我去了一个最大的墓,一共埋葬了448名中国劳工,其中400多人是我的老乡——山东人。每一个墓碑我都去看了,都献了花、鞠了躬、流了泪。我稍微感到安慰的是,法国政府第一次派出了政府代表陪同我和我夫人,去悼念将近一百年前死在他们国家的中国劳工。
这也让我感到,一个人如果没有祖国,就没有一切,连死了都没有尊严。所以我在讲话时,几次讲不下去,我就说:“各位老乡,我来晚了”。但是我也知道,这是整个国家的命运决定的。旧中国不可能派代表去悼念死在国外的中国劳工。只有新时期,习近平主席专门派了政府代表去参加悼念活动,反映了祖国的强大,也反映了中法友好关系的发展。法国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朋友的西方大国,1964年中法建交。
所以,第一点:祖国唯一,没有祖国就没有一切。
人民万岁:芭蕾舞、高尔夫、咖啡的诞生
我要讲得第二点是人民万岁。李耳说过一句话,天大地大人亦大。我改了一下,天大地大人更大,普天之下,人最大最重要。陈毅元帅曾作绝句:火星有人类,月球有人类,地球有人类,地球最可贵。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所以只要记住人民第一,就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
有一句老话,最好的东西都是普通人创造的。
我到佛罗伦萨才知道,原来芭蕾舞是餐厅服务员发明的。他们为了更潇洒,不把菜汤洒到客人身上,就一手端菜,一边用脚指头走路。芭蕾舞就是踮起脚尖在五线谱上跳舞。
高尔夫球,去苏格兰时才发现,原来是苏格兰贫穷的牧羊人发明的。羊太多,到了晚上赶不回来了,就发明一个办法,用扬鞭打起一个土块来赶羊,要打哪只羊就打哪只羊。我们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有钱的人就去打高尔夫球。高尔夫球是很好的运动,你爱高尔夫球说明你的思想境界提升了,你学会尊重贫穷的放养人的知识产权了。
我去埃塞俄比亚时发现,咖啡是埃塞俄比亚的驴和羊发现的。当地人发现驴吃了一种灌木叶子以后特别“爱”干活,人一尝不行,苦。放在水里一泡,喝那水很好。现在有的人富了,学洋人喝一杯咖啡,这是中国人生活改善的表现。但是不要忘了要感谢非洲的驴、羊和非洲的劳动人民。星巴克是美国的名牌,但是从非洲学去的。
和平可贵:中国立场最通俗易懂最科学
第三点我想讲的是和平可贵。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了1800多万人,二战死了6000万多人,都是老百姓。所以人民最欢迎、最需要的就是和平。小平同志说现代化建设是我们的中心任务,除非发生了世界大战和外来入侵。
你看世界上只要出现影响世界和平的问题,中国的立场就很易懂,也很科学,怎么符合世界和平的利益就怎么办。
朝鲜半岛我们主张用和谈的办法来解决,我们和朝鲜共同边界线1395.5公里,我们真心希望半岛上的老百姓能够和平,否则我们也没有办法安心,集中精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等等。
伊朗核问题,我们也希望伊朗同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还有德国,通过会谈解决;最近出现了乌克兰问题,乌克兰问题很复杂,起因是克里米亚半岛,20个崇明岛加起来相当于克里米亚半岛的面积。它出了事情怎么办?怎么有利于和平就怎么办。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时,我们的代表立场很鲜明,必须用和平的办法解决乌克兰问题。
友谊为证:中美关系风风雨雨35周年
第四点友谊为证。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一个国家也一样。但是要交朋友,必须首先发展自己,提高国力。第二要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老百姓都可以平等待人,在国际上才可以交朋友。鲁迅说:一个人要自卑很容易,一个人要骄傲自满、狂妄自大也不难学,难就难在平等待人。我们外交上交朋友原则简单,别的国家要和我平等相待,我决不欺负你,也决不想当头。我们就是要当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国际上就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大家一律平等,大家商量着干。
跟大国搞好关系不容易,上海做出了很大贡献。1971年,美国为了和苏联争霸,派来了国务卿基辛格来谈判。但是在北京没有谈好,到了上海还没有谈好,到了杭州,他想起被他们否定的年轻官员提出的议案——“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世界只有一个中国,都认为台湾是中国的”。美国政府对这个说法不置异议。我们一路汇报到首都,毕竟前进了一步。所以同意第二天请尼克松访华。
尼克松来了之后,在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1972年2月28日,发表了著名的《上海公报》,使中美关系开始了逐步改善和走向正常化的漫长过程。但是他还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到了卡特总统,冒着重重压力跟中国实现了建交。1978年12月15日,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同志们,为了这一句话,我们的革命前辈、我们全国人民团结奋斗这么多年,才有了著名的《建交公报》。
大概半个月后,美国把台湾所有大使馆关了,把台北所有大使调回去,《建交公报》于1979年1月1号生效,这是我们的建交日。
但是中美关系还有问题,美国还向中国的台湾卖武器,对不起,我们坚决反对。到了1982年,美国政府终于答应,逐步减少对中国台湾地区的武器出口。不久前,两国元首在加利福尼亚庄园会晤,同意双方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就是不冲突、不对抗、和平共处,但是不过几天他的国会又通过议案,向台湾卖武器。所以,我们又提出严正的抗议,而且,要求美国注意,要承担一切责任和后果。
这就是外交。外交就是依靠我们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我们不想做第一大国,我们就是想跟各国和平相待。
嘉宾对话
讲好中国故事,才是外交艺术
“波士顿餐厅服务员劝我点菜别浪费,让我肃然起敬。”
冯绍雷:感谢李部长精彩演讲,大家共享的不仅是半个世纪以来的外交经历,也包括深刻的人生体验,家国关爱和人民唯上的情怀。但是,对外交还是有各种理解,有人说就是国内政治的延续,政治就意味着是各种利益、各种理念间的博弈。您在《说不完的外交》中,每章每节里都强调,要把外交作为学问。听了今天演讲,我又感觉,除了这是关乎于人本身,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为了人类和平生存的事业外,外交还是一门艺术,要有充分的想象力。在您看来,如果可以把外交理解为政治、学问、艺术,哪一方面您更看重?
李肇星:我的老乡、比耶稣还早出生551年的孔子说过“每事问”三个字。这是我学习的方法,我以此为乐。今天的对话就是一种“每事问”。
外交是不是艺术?我觉得上海除了诞生了改善中美关系的《上海公报》这样的历史事件外,还有一件事留下深刻印象。1998年我作为驻美大使,陪美国总统克林顿夫妇访问上海。他走前悄悄告诉我,在礼宾接待上,上海比其他城市先进十年。因为,上海人不多劝酒,上海人上的菜适量。
由此,我想到每一个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实际上都是在做中国外交。前年去美国波士顿参观访问,朋友请我在小餐厅吃饭。点着菜,年轻的服务员劝阻说,我估计够了,不够吃再点。对美国的感受,在我心目中瞬间提了一级。外交是什么?首先是政治、政策,但全体国民的素养是主要的。
鲁迅先生说过,艺术都是宣传,但是,宣传不一定都是艺术。这就是为什么要讲好中国的故事。怎么讲,都是为了宣传中国,但讲得好才是艺术。我认为外交人员总体是要代表、要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利益。外交前辈钱其琛把复杂的外交概括为两件大事,第一为人类谋和平,维护和平;第二为祖国的发展交朋友,结交和我平等相待的合作伙伴。还有一项具体任务就是依法保护海外的华侨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热爱祖国,才能交到真朋友
“美国两位国务卿的共同特点就是为了美国的利益毫不含糊。”
冯绍雷:刚才讲到,1998年克林顿夫妇首次访华,您是陪同而来。那次在上海的欢迎酒会,我正好也在场。记得当时徐匡迪市长代表上海致辞。克林顿总统讲话时说,“徐市长,尽管第一次见面,但您的故事我早就知道了。”当时大家侧目。克林顿接着说,“我知道朱镕基总理在上海工作时,要找一个计划委员会的主任。找到您时,您说,‘我不喜欢计划经济’。朱镕基就说,‘我就是要找一个不喜欢计划经济的人,来做计划经济委员会的主任’。”克林顿说完以后,大家都哈哈大笑。当时,克林顿讲的这段话是写在讲稿上,可见,有备而来。
所以,公共外交渗透于每一个环节。从李部长1998年陪克林顿来华,世界又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今年国际事务繁多——乌克兰危机,伊斯兰国的出现,苏格兰要公投独立,很多人说2014年后世界将面临一次新的变化,您觉得会不会?最近基辛格出了一本新书叫《世界秩序》,讲美国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希拉里·克林顿强调该书的要点是美国要维护领导地位,但基辛格强调另外一种思想:这个世界需要一种均衡。您觉得我们该如何来看?
李肇星:美国是一个多党的国家。各党派不同意见的人都和我成为朋友。交朋友最集中的经验有两条,第一爱自己祖国,第二讲真话或者叫追求真理。有了这两条,哪国人都会喜欢你。
你刚才提到我两个朋友,都做过国务卿,你看到他们的不同点,实际上共同点更多——他们都是美国人,美国高官,所以维护的都是美国利益。你说当头也好,搞均势也好,都为了美国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根本利益。
不久前,我和基辛格博士在北京共同主持研讨会。第一个是外国记者问我,李先生请你谈谈对钓鱼岛问题的看法。我就用了小平同志的一句话“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回答完毕”。记者不放,“为什么现在吵吵闹闹,显得那么错综复杂?”我马上就说,“这么简单的问题弄得那么复杂,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第三者插足。”这时基辛格的突出特点显出来了——特别热爱他的美国。他说,“美国不是第三者,美国没有插足。回答完毕。”他那么坦率我也坦率了,我说,基辛格先生,我特别尊重你,我刚并没有点名,您不必对号入座。
我觉得基辛格和希拉里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我敬重他们,也是因为他们爱国。然而,只要发现中美之间有共同利益,有共同点,他们就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学问来发展中美间的新型大国关系,或者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且干得很出色,但是,事关国家利益的关键问题上他们则毫不含糊。
类似的事还有。奥尔布赖特国务卿是我的好朋友,在联合国时,她是美国大使,我是中国大使,我们无话不谈。但围绕人权问题,我们有分歧。她任国务卿后,我说,你在国务卿的位置上,不要再在日内瓦会议上提谴责中国人权的提案了。我们的宪法保障中国人民的基本权利。我可以告诉你真话,你要提这个草案,我会奋力反击,而且保证让你失败。她说,这个问题是原则,就是我失败,我也要提。这就是美国人。
遇分歧,讲真话才有助理解
“海峡两岸手足拥抱时,你给一方送上匕首,是何意?”
冯绍雷:一方面您是铁嘴铜牙,一方面又可以交到这么深厚友谊的朋友,怎么做到的?
李肇星:就是各自热爱自己的国家,然后不断深入和发展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点。找到后我们拼命工作,无论早晚周末。碰到分歧怎么办?朋友之间就讲实话,哪怕再好的朋友。
美国要向我们一个地区——台湾省出口武器,我毫不客气,当着基辛格的面就抗议过。“我们海峡两岸的手足、人民在拥抱时,你向其中一方递上一把匕首,是什么意思?”在原则问题上,要讲真话,心里话,这样他才能理解。
1993年在联合国当大使时,奥尔布赖特问我,中国发言人老说自己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中国外交追求什么?我说,你先说,美国在追求什么外交?回答:“two words , one is leadership , two is parternership . ”她说的是真心话。我也回答两个词,第一是和平,中国要和平发展,在世界上最需要世界和平,地区稳定。第二是独立自主,我们根据每件事情本身来决定自己的决策和政策,我们不参加任何军事竞赛,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等等。她一听,我说的,也是实话。
多学他国优点,不断改善中国
“去年,非洲54个国家中有9个国家人均GDP超过中国。”
冯绍雷:本月刚来访的苏珊·赖斯也曾经做过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此访是为11月APEC打前战,不少研究美国的朋友和我探讨,觉得这次她来,特别强调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您觉得有什么玄机吗?
李肇星:真是不知道。但可以谈一点感想。谁说的中美关系优先地位?
冯绍雷:媒体的一个表述,美国问题研究者的一个表述。
李肇星:今年7月,正好是我在外事战线工作50周年,其中包括在外交部43年,在人大外事委5年,公共外交2年。这50周年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多读报,结论就是搞外交要想到祖国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而中国的根本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共同的。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有什么好处?就是多发现、虚心学习各国人民的优点。其实对媒体的话要一边看一边思索。特别对西方媒体,不要全信。
美国记者表扬你,说中国马上就赶上美国了,你信吗?咱们有13亿人,人均要超过美国还要很多年。航空母舰中国有一艘改造舰在服役,其排水量只有大型航母的一半。全世界20艘大型航空母舰,9艘都是美国的。现在美国媒体开始说中国有了航母,中国的军事力量在南海如何。完全是无稽之谈,有的年轻同志却信了。
还有人说,将来是否可以搞两大国领导世界,所谓的G2,千万注意,小平同志说,我连头都不想当,还让我当老二?我们就是和各国人民一律平等。周恩来总理在1950年代就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依然有效。你看现在世界平等吗?所以一定要学会有真正的中国民族文化自尊,真正尊重外国的文化,吸收各国人民的优秀文明成果,不管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这样。
我和我夫人都有非洲情结,我在非洲常驻9年,她10年多,非洲54个国家当中我到过48个。去年至少有9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中国。阿富汗,曾经在1839年打败了英国侵略军,而堂堂的清朝大帝国却很快被英国殖民者征服,从此丢失香港长达150年。我们不应该向阿富汗爱国主义传统学习吗?
所以要多看周围自己的同胞和外国朋友的优点,要学习这些优点,来不断改善自己。
为国家带来好处,是外交真谛
“合资厂的利润中外方是中国的20倍,不创新行吗?”
冯绍雷:谢谢这番语重心长的阐述。中国发展了,但是时刻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那一段光辉又艰辛的历史。我记得李部长的书里有一句很精彩的话,“如果历史不再照耀未来,人心就会在黑暗中徘徊”。
现在,公众参与媒体的讨论交流,自由发表言论机会很多。也因此带来了许多信息,有的是真,有的还待确认。人们也可以表达对外交的不同立场。比如说乌克兰危机,以及与周边国家的相处上,有朋友就主张还是要韬光养晦,但很多朋友就认为情况变了,我们今天应该更加有所作为。两种意见比较尖锐和激烈,李部长有何评价?
李肇星:我听说过。我认为小平的话是战略性的,是针对这一历史阶段说的,叫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既然历史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大变化,国家和平发展的任务还那么繁重,就应该继续贯彻这一伟大理念。当然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是空谈,还是要实干。表态硬、软不是主要的,主要是给老百姓,给国家带来实际的好处。光辩论到底世界怎么样,不够。必须先弄清楚大的方向、基本国情,然后结合实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要贯彻十八大的创新精神。
三年之前我到瑞士手表厂参观,了解到一家内地公司和日内瓦的公司合作制表,日内瓦只是出品牌,但利润是我们内地厂家的20倍。同志们,我当时听了以后想哭,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人民。所以不创新行吗?从教育开始,培养创新精神。
但中国每15秒钟出生一个婴儿,每天要创造成千上万的就业岗位,所以发展很不容易,要有创新。
中国陆海划界,靠年轻人智慧
“北部湾划界时,做梦也没有想到,做外交还要管鱼”
冯绍雷:李部长非常强调创新,最近外交上也有不少新的观念在出现。比如习主席和彭丽媛同志访问蒙古,他讲话中提到一些想法,比如说,周边环境尽管比较复杂,但是中国应该把它看作是发展的机会;同时他认为中国人处理周边问题要以更多的东方式的办法;最后还强调,我们欢迎周边国家搭便车。这些新思想怎么才能落脚生根?您是公共外交学会的会长,您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在周边建立起更加和谐的环境?
李肇星:习主席的话我也学了,很受教育。回到原来的主题,还是要学会平等待人,多学习别人的长处,不要学短处,这很重要。这方面的任务很繁重,年轻同志任重道远。
比如说周边外交,中蒙边界长达4710公里,是我们和邻国的边界线最长的,1960年代初就谈通划定,是一条和平、友好、合作的边界线,对祖国的贡献很大。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就是睦邻友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不要嫌贫爱富。蒙古的访问,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中国还有一项世界纪录——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共24个。靠得太近了容易出现分歧,怎么办?就要妥善处理。有国家挑拨离间,说中国威胁邻国,特别在南海,这样挑拨没有意思,也没有用。我去过中缅边界,中缅边界线2210公里,一片友好,缅甸母鸡来中国下蛋,中国南瓜去缅甸结果。抗日战争期间缅甸人民通过缅甸公路给我们运输武器和后勤,给予资源保障,我们永远也不会忘怀。
陆地的边界,我们同两个国家没有划,一个是印度,一个是不丹。我们愿意同印度通过和平友好的谈判来解决,解决之前不影响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平等互利合作。
海上边界任务更重了。中国是海洋大国,解决了海洋边界的只有一个北部湾,120万平方公里水面,中越两国达成一致意见——对半分。两国外交部谈判时,广西当地渔民就发现按照越南给出的划线,广西这边没什么鱼,我作梦也没有想到搞外交还要管鱼,但是外交为民,所以又和越南外交朋友耐心协商,一寸一寸地讨论,最后还是大体对半分,但基本上不影响广西30万渔民的打鱼谋生问题。
所以我想跟年轻同志说,爱国不是空的,要爱惜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寸土,每一滴水。
黄海水面38万多平方公里,前两年测量水深是44米,但最远的地方不到400海里,我们要200海里邻海,对面的邻国也要200海里,面积超过了300平方公里。怎么办?我们主张友好会谈,就靠这一代年轻人了。
东海面积大概是77万到78万平方公里,30年前测量平均水深349米,突出问题就是钓鱼岛问题。1403年明朝,中国出了一本书《顺风相送》就提到,明朝之前中国就发现了钓鱼岛,先命名、先管辖,皇帝把它划给福建省,到了1895年,清朝皇帝视察觉得福建省太大,把它分为福建省和台湾两个省,随着甲午战争,出现了后来的复杂问题。但是无论怎么说,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
再往南海,350多万平方公里,水深平均1212米。我们的主张也很简单,就是根据法律、根据历史事实说真话,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岛礁及其毗邻的海域是中国的,我们没有说全部的海,公海上航行自由,我们坚决支持。现在有人挑拨,有人制造事端,我们是主张一旦有了分歧,可通过友好谈判来解决。最近我方还提出来加强东盟的和平谈判,不赞成很远的大国来插一手,这样做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
中国人在外交上的梦想,永远和其他国家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永远不当头,永远做自己邻居的好邻居,做其他各国的好朋友。这是我个人的外交梦,相信也是大家共同的外交理想。
听众提问
邓小平在国外言行扭转了国际社会的刻板成见
国企员工: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中国威胁论”这样不和谐的音符也存在。我们如何像美国一样,通过有效文化输出讲好自己国家的故事?
李肇星:讲故事是门艺术,要把中国故事讲好,首先得爱国,爱自己的文化,不可崇洋媚外,嫌贫爱富。我们要说真话,要敬民。比如邓小平就把中国故事讲得非常好,他去打过南北战争的亚特兰大访问时,表示中国人民要向美国百姓学习,建设家园、重新发展。之后他又去了日本,向当地一对新婚夫妇送上祝福。小平同志的人情味大大扭转了以前国际社会对共产党的刻板成见。
推陈出新的中国传统文化才能起到公共外交良效
华师大国际关系发展研究院硕士:您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在推动公共外交当中的作用?
李肇星: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比如传统思想中的重男轻女、官本位就万万不能继承下来。我的一个老师说过,“世界在善感者面前是悲剧,在思想者面前是喜剧。”我们应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怀着对祖国的激情,踏踏实实地学习,为传播祖国文化而努力。
冯绍雷:应关注当代,“关怀天下”,开眼看世界;同时不忘追寻历史,学习本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中俄友谊建立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互利共赢
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研究生、华师大留学生:中俄关系的未来情况如何?两国间还可举行哪些互相交流合作的活动?
冯绍雷:俄罗斯向东方转移的战略方向是普京的重要国策之一。中俄两国的经济结构是互补的,应建立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伙伴关系,互利共赢,且共同主持公道。同时,中国仍恪守着和平发展、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内政的外交路线,这不光是处理中俄关系,也是处理更大范围内国际关系的准则。
李肇星:我们还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句老话可作参考:君子之交淡如水。目前中俄是好邻居、好伙伴,两国间的高层对话、青年往来十分密切。我认为双方可以在经贸、文化、体育等方面继续加强学习交流,从而共同进步,造福民众。我是从小读着《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长大的,到了初中一年级,又拜读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索契写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以,我很感谢当时苏联先进文化对我的熏陶。我想补充的是:我们也应珍惜两国间的友谊与合作。因为著名作家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把时间放在天平上,你会发现有些岁月很短,有些分秒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