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温、取餐、上下楼……在新华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这些日常琐事都能通过智能设备轻松完成。65岁的王阿婆早晨走进为老服务中心食堂,便能从炒菜机器人手中接过一杯现磨豆浆;通过智能语音机器人指引,可选择参与中心内的精彩活动……这样的智慧养老场景,积极回应着社区老年人的各项诉求。
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长宁区新华路街道走访调研300余次,遍访百家企业及社区群众,梳理形成重点民生项目、重点发展项目、班子成员联系项目、基层党组织实事项目和党员志愿服务项目等五张“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挂图作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预计到7月,清单中50%的项目将初步落地。”街道党工委书记章维表示,街道特别设置了每周通报和每月推进会制度,确保项目清单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15台“超龄服役”电梯更换,1500余户居民拍手称快
清单所列项目中,有的是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比如更换老旧电梯的方案制定、解决资金筹资等难题,党建引领推进“物业+养老”模式;有的是关乎“美好生活”的微更新,比如恬馨家园、一米集市、纽桥议事厅等自治空间。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恰恰体现在这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中。
老小区加装电梯不易,“超龄服役”的老旧电梯更换也是一大难题。
华山花苑有5栋24层以上高层,房龄近30年,但15部电梯超龄老化、故障频频,居民提心吊胆。华山花苑所在的陈家巷居民区党总支将更换电梯工程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居民区项目清单,下周,小区全部15台电梯就将启动更新改造,1575户居民无不拍手称快。
党建引领,啃下了电梯更新过程中的一系列“硬骨头”。比如,居民区党总支搭台,召开党员议事会,召集小区能人组建电梯更换小组。为破解筹集资金难题,居民区党总支、业委会、物业公司、街道综治中心等多方携手制定“收取维修基金”方案。最终,电梯更换方案以98.85%以上的支持率顺利通过。
近日,番禺路上又多了一处高颜值的“网红”打卡地——幸福居民区又二村小区外闲置的公用电话亭变身“一米集市”,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理发、量血压、口腔检查、心理咨询等便民服务。
幸福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丁晨佳动员楼组长、居民骨干共同商讨改造细节,同时邀请辖区社会组织大鱼营造按需“订制”,贴合居民需求。外观上,沿街墙面被透明玻璃装饰,空间内部既可满足便民集市的需求,也方便周围居民来此休憩、阅读。未来,这里还将向周边白领开放商务会谈场地预约。
智慧养老数字化集成平台上新,“幸福养老”看得见摸得着
36.9%,这是新华路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群占比。章维表示,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聚焦重点,街道以数字化赋能精准发力,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幸福养老”美好图景。
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成立于2019年,经过一段时间运营,不少居民反馈:希望为老服务可以更智慧。围绕居民诉求,街道在为老服务中心内建设智慧养老体验全场景空间,形成安全防护、照护服务、健康服务、情感关爱4大类、12项智能服务应用场景。在这里,智能检测一体机为每位老人自动生成健康档案;卫生间内“孝智通”防跌倒报警装置,能在第一时间感应异常并报警;智慧厨师根据老人口味,定制美味佳肴……
为了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幸福“享老”,街道积极探索“物业+养老”模式,位于番禺路上的“幸福印记”长者之家近日投入试运行。街道整合社区党建资源,将原先物业闲置房屋改造成家门口的综合活动室,一系列居家智能化设备在此落地,让老人享受智慧养老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作为全市首批“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试点社区,新华路街道还打造了“新华慧老通”智慧养老数字化集成平台,全面整合嵌入式养老资源,老人们通过微信小程序便可实现居家安全、健康监测、医疗问诊、网上生活、疫情防控等服务,打造嵌入式养老社区有了现实基础。
作者:周渊 占悦
图片:张伊辰摄
编辑:单颖文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