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版《舌尖2》
“做完最后一道数学题,起身泡一杯咖啡。望着窗外最明亮最透彻的阳光,握着手中微烫的咖啡,唇舌磨合间,热气缭绕中,享受着独特的美味,这是给辛勤劳作的人们,最好的馈赠。”这样的句子是不是有点眼熟?如果再配上浑厚标准的男声朗读,是不是有一种瞬间穿越到《舌尖上的中国》的感觉?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以下简称《舌尖2》)的热播,不少人将各类话题运用舌尖解说词的风格进行造句,引发“舌尖体”悄然走红网络。
在不少观众看来,《舌尖上的中国》的走红,其文艺范十足的解说词功不可没。在《舌尖2》中,“嗑瓜子”被描绘成了“瓜子,无疑是太阳和向日葵的爱情结晶,唇齿与手指的默契配合,让这温暖热情的果仁瞬间迸出又随即粉碎,只留下质朴的香气和空虚的果壳。”而“晒鱼干”则被形容为“阳光以最明亮最透彻的方式,与鲜嫩的鱼肉交流,这是人与上天和大海的约定。”类似的化平凡为“高大上”的“金句”在《舌尖2》中比比皆是,观众在被惊艳的同时,也纷纷为解说词冠以“文案高手”、“高考满分作文例句”的美誉。
《舌尖上的中国》看多了,观众们也逐渐摸索出了解说词的“手势”,“舌尖体”便成为了广大网友业余时间抒发文学热情的重要途径。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舌尖体”,各色解说词式的“金句”便会跳出来,从豆浆、油条等平常食物,到洗碗、扫地等日常小事,再到高考、雾霾、飞机延误、炒股等等时事热点,都成为网友练习“舌尖体”的素材。
在众多的“舌尖体”创作中,目前最火的,是一段由大学生制作的名为《舌尖上的宿舍·泡面篇》的视频。“北京海淀,太平洋吹来暖湿的季风,学霸正在疯长,又到了大学生们最忙碌的季节——考试季。由早餐带来的大量碳水化合物,可以维持繁重的复习后身体所必需的蔗糖。”《舌尖上的宿舍·泡面篇》开头的解说词便是不折不扣的“舌尖体”。有意思的是,这段视频无论是解说词还是桥段、配乐都与正牌《舌尖上的中国》高度相似,被不少网友调侃“第三季应该找他们拍”。
对于“舌尖体”的走红以及被调侃,《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倒并不介意。“本来纪录片就是有操作手册的,解说词谁都能写。”对于“舌尖”的被揭秘,陈晓卿表示,这绝对是一件好事。有网友认为“舌尖体”与之前走红的“甄嬛体”、“琼瑶体”一样,就是教人“不好好说话”,热头一过什么也不会留下。也有专家肯定了“舌尖体”的意义,他们认为,与其他一些网络体相比,注重文采与修饰的“舌尖体”具有较强的文化底蕴,能给人带来文字的艺术享受,有利于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承。
文汇报记者 张祯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