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生态是创新发展的保障,必须让创新要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
创新不是“管”出来的,而是“放”出来、“服务”出来的。要积极营造最优创新生态,使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在通州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容易成功
打通把“知识变成钱”的通道……
今天上午,南通市通州区相关负责人在通州创新发展暨南通高新区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园区大会作出上述表态。
本次大会,福立旺精密金属零部件项目等12个重大项目、科创项目、人才项目签约。这些项目涉及汽车零部件、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产业,总投资超过百亿元,将为南通高新区“一主一新一智”产业增添强劲动力。
通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南通高新区是创新发展的主力,要充分发挥创新特色,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让企业唱主角、挑大梁,让创新型企业成为全区企业的主体;致力打造最优的人才环境,致力打造最优的金融环境,致力打造最优的机制环境,全面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硬核区。
大会隆重表彰了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5家企业以及14个获得南通市“江海英才计划”项目支持的个人和团队,5位专家和企业家获聘南通高新区科技创新顾问。
另外,大会期间,通州区出台《关于加速建设人才高地 推动通州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政从引进、支持、保障三个方面提出15条务实举措。相比以往,此次新政产业贴合度更紧,优先支持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领域能够突破关键技术;人才覆盖面更广,将政策延伸至青年人才、教体人才、医疗人才、乡土人才等民生人才、基础人才;项目资助额更高,大师级人才来通股权投资额由原先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领军人才创新创业资助额由原先300万元提高至500万元、省“双创计划”资助人才团队1:1配套、创新创业大赛活动优质项目来通给予最高50万元“落地奖”;部门联动性更强。推动各项政策“硬指标”落实落地的同时,提升人才服务的“软实力”。
作者:驻苏记者 赵征南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