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委员杨建荣(上)、龚德庆(中)、庄少勤(下)分别发言。 均本报记者 叶辰亮 摄
决胜的时间即将到来。下一个五年的收官之时,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时刻,也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时刻。
在前昨两日召开的十届上海市委十次全会上,《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正式亮相。这一建议始终贯穿一个总要求,即突出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发展的主动力,努力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在连续两天的讨论中,与会代表谈及这决胜的五年,充满了攻坚克难的决心,也不断警醒自己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一旦突破,就会满盘皆活、势如破竹;一步受阻,不进则退,就会功亏一篑。
市委委员陈靖把开辟自贸试验区视为上海“十二五”时期的标志性发展;他认为,上海未来五年的发展动力,同样会诞生在中央赋予的改革创新任务中。市委委员周平表示,上海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绩、重要的经验就在于始终抓住改革这个关键;“十三五”期间,上海既要实现国家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攻坚克难,关键在于抓推进、抓落实。记者注意到,来自各条战线的与会代表对于未来五年的抓手都有了一定的思考。市委委员吉晓辉表示,完成“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要求,需要领导干部自我加压,奋力拼搏;当前形势下,要抓住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的有利机遇,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确立上海作为全球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的地位。市委委员金兴明则坦率地提出了一个问题:深圳为什么能在IT产业上一代又一代领先?他说,上海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全产业链建设;对供给侧进行改革,要格外注意鼓励传统制造业进行技术改造,“这是一种精准投资”;此外,还要着重建设两个“乘数因子”——科技金融和信息化。
攻坚克难,还特别要注意补短板。在讨论中,不止一位委员谈到,韩正同志亲自组织推动了一批事关上海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调研,重点聚焦人口、交通、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养老和分配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文化建设等瓶颈和短板问题;这种对于短板问题的高度重视,警示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只有把补短板放在突出位置,才能积极主动预防和应对可能的风险。
市委委员孙建平表示,上海交通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将格外重视补短板,推进公交专用道、慢行交通等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强化重点地区的交通配套、打通断头路,降低家用汽车的使用强度,持续推动公交、出租车和城市配送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城市交通综合管理等均是“补短板”的重点聚焦内容。
市委委员汪泓用“切肤之痛”来描述“短板”对于宝山发展带来的影响。她说,市委对短板问题做了专门研究,对其中一些问题已经展开了重点突破,成效十分明显。比如,在过去一年间,通过对“五违”的大力整治,宝山南大地区的人口结构得到调整、土地资源得到释放。这给受资源环境约束日深的宝山指出了一条改革突破的路径。
事实上,人口规模、建设用地总量、生态环境和安全,正是市委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为上海未来五年发展划出的四条“底线”。复杂环境中谋发展、搞改革,既要坚定正确方向,又要坚决守住底线。
市委委员马春雷坦言,严守建设用地总量底线,对于憧憬发展的郊区来说是有压力的。嘉定,作为上海的工业先发地区,建设用地规模偏大,已经“碰触到了天花板”。未来,既要保持经济适度较快有质量有效益地发展,又要实行土地减量化,嘉定必须在存量调整、减量发展上舍得下功夫。目前,嘉定建立了回购基金,对于已经进入下行通道的企业,回购其存量低效工业用地;所得土地,有的配置给能级更高的企业,有的复垦为农田或绿化用地。嘉定要努力走出一条“经济繁荣发展、城市功能快速提升、土地集约利用走在前列”的新路。
能不能坚守底线,能不能攻坚克难,是对各级干部的锤炼。市委候补委员王国平说,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务虚会聚焦干部队伍建设,这是在决胜阶段来临之前很必要的一次会议;干部队伍作风不扎实,什么事都干不成,上海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抓住关键,研究对策,突破瓶颈,在攻坚克难中展现智慧。
干部是干出来的,只有干事创业的成就,才能锻炼和成就干部。站在“十三五”的大门前,“走在前面、干在实处”成为与会代表、同时也是上海各条战线主要领导干部的自勉之语。
文汇报记者 钮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