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2023年经济工作作出重大部署,为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危”“机”并存。一面是“艰难时世”: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一面是“远大前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会议传递出强大的“信心”:“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黄金有价,信心无价。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信心”一词就出现了8次,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质,令人印象深刻。
信心,来自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战略自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过去5年我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向前,新时代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在一次次冲击面前化危为机、行稳致远。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走势的认识和把握更加清晰,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战胜困难、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信心,来自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于明年中国经济,会议突出了一个“稳”字,作出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信心,来自打开了充实的政策工具箱。抓牢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会议提出六个“更好统筹”,而且财政“加力提效”,货币“精准有力”,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为开好明年中国经济巨轮注入新动能。
近三年来,病毒弱了,我们强了。努力拼经济,打好2022年底“收官战”,为2023年“开好局”,正在成为各地共同的行动。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三个“敢”字,意味深长。在上海,提高推动科技创新的水平,让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四个“敢”字彰显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把习近平总书记交办的重大任务、赋予的重大使命、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持之以恒细化为“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好经济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放在”的上海,有信心,也有能力。
作者:杨逸淇
编辑:范家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