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健康中国行动的启航之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7月出台。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健康城市样板的上海率先响应,2019年8月28日出台我国第一个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在今天下午的“健康上海行动实施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爱卫会(市健促委)副主任、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介绍了这一行动计划实施一年来的情况。
行动方案出台一年来,上海市爱卫会、市健康促进委充分发扬爱国卫生优良传统,组织协调全市50余个市级工作部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形成推进健康上海行动的强大合力,健康生活方式日益普及,健康服务能力稳步提高,健康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健康环境持续改善,健康产业进一步发展,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持续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户籍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已达83.66岁,上海地区婴儿死亡率为3.06‰,上海地区孕产妇死亡率3.51/1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提高到42.8%;市民健康素养水平“12年连升”,达到32.31%;成人吸烟率“6年连降”,下降为19.7%;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84.7%,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6.5%,市民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健康上海行动起好步、开好局,为上海打造全球健康城市典范奠定扎实基础。
方案出台有引领性——
健康上海行动着眼于全面提升健康上海建设能级,全方位、全周期、全领域保障市民健康,努力创造高品质健康生活,充分体现上海在全国乃至全球健康城市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行动方案由市委、市政府40多个部门共同编制,充分体现了“健康融入万策”的理念。方案基于国家要求、突出上海引领、着眼民生福祉,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
在国家15个行动任务基础上,按照中央对上海的战略定位和要求,增加了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和长三角健康一体化、健康信息化、健康国际化等内容,最终形成18个重大专项行动、100条举措、177个监测考核指标。各区结合区域发展定位和特色,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具体行动方案,目前全市16个区均已制定健康行动方案。
项目落地重获得感——
《健康上海行动》方案出台伊始,市健康促进委对接群众健康需求,聚焦重点人群和主要健康问题,启动实施首批40个健康上海行动重点项目,推动健康上海行动落实落地。目前,首批40个项目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例如:在国内率先开展健康影响评估制度研究,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上海实际,完成《上海市健康影响评估管理办法》《上海市健康影响评估指南》《上海市健康影响因素和健康效应及其代表性指标列表》等技术文件起草,并对在建地铁项目试点开展评估。向全市800多万户居民家庭发放居家健康知识读本,针对市民普遍关心的居家健康问题,围绕营造健康、安全的居家环境,进行全面的梳理和科学解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推出全国首个省级健康地图“健康上海全景电子地图”,目前已纳入15大类、50余小类、2万余条健康相关机构和设施的数据信息,涵盖医疗护理、公共卫生、体育健身、市容绿化等领域。
推进市民健身场所建设,举办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一年来在公园、绿地和社区中新建改建112条市民健身步道、76个市民球场、345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到约2.37平方米,330万余人次市民参加城市业余联赛。“十月怀胎 爸爸戒烟”活动以孕妇怀孕期作为切入口,倡导、指导家庭中男性成员戒烟,目前已在长宁、金山等区开展。
实施生活饮用水“扫码知卫生”项目,在黄浦、徐汇、长宁、普陀、嘉定、金山等6个区实行,居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查看住宅小区二次供水储水设施清洗消毒、水质检测及卫生监督等信息,实现“看得见”的生活饮用水卫生。
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成第一批22家区域性医疗中心认定,其中9家医疗机构通过三级乙等医院评审,提升医疗服务能级,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和医疗服务体系。开展社区智慧健康驿站建设,全市已累计建成标准化智慧健康驿站150余家,年底将超过200家,提供健康自检自测、国民体质测试和健康自评等服务,满足居民就近获得健康服务需求。
优化个人账户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到今年上半年全市个人账户买商保产品已累计达21.1万人,累计承保53.1万人次,实现保费收入2.5亿元,提供风险保障973亿元。牵头成立“长三角院前急救联盟”,由三省一市25家急救中心参加,统一区域内急救质控标准与服务规范,建立急救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推进长三角院前急救体系一体化发展。牵头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长三角地区院前急救质控工作指导性意见》,有效提高疫情整体应对能力。
疫情防控显战斗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发挥群防群控机制作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健康科普,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联合住建、生态环境、交通、绿化市容等部门,在全市790多家农贸市场、1800多家物业管理企业、4000多个建筑工地、6800多个公厕、1.3万个居住小区、24.5万沿街商户部署落实环境卫生清洁等工作,累计清除卫生死角12.5万处,清理垃圾2.8万吨。广泛开展健康科普,通过全行业动员、全社会覆盖、全人群关注、全过程推进、全媒体传播的“五全”手势,筑牢2400万市民的疫情“防火墙”。
在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开设健康科普环节,邀请权威专家推出26期健康提示。市卫健委官微牵头11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组成新媒体矩阵,38家市级医院推出1200多个科普栏目。向2400万市民推送健康科普短信,开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普宣传工具包”。
健康科普信息累计浏览量达数十亿人次。发放海报、折页等宣传资料近400万份。编著《上海战“疫”硬核科普》等科普书籍、手册等100余种。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组织“疫情防控心理疏导进一线”活动,开展分众化心理疏导和干预。
行为倡导增免疫力——
为将“防疫经验”转化为上海2400万市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市健康促进委联合市文明办在全国率先向市民发出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120多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案,积极推进公筷公勺使用,全市16个区2.5万余家餐厅表示要推广使用公筷公勺,抽样调查表明92%的市民赞成使用公筷公勺。
为提升健康素养,改变卫生陋习,增强市民“免疫力”,市健康促进委组织起草全国首个省级市民健康公约并广泛征求意见。5月11日向全社会正式发布后,社会反响热烈,广大市民纷纷表示“健康上海人人共建,健康行为从我做起”。开展《餐饮服务单位公筷公勺服务规范》和室外吸烟点设置规范等地方标准研制工作,通过制定地方标准,推进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各方参与促行动力——
健康上海行动是需要各区、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50多个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分别制定了健康上海行动实施举措,将健康上海行动与部门工作深度融合。
成立健康上海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由来自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体育健身、生态环保等领域的28名权威专家组成,为健康上海行动实施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组建18个专项行动组,负责组织实施各个专项行动。
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的支持下,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联合举办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健康融入万策”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组织中央媒体,对健康上海建设情况进行首站巡回报道。
一年来,在中央和上海主要新闻媒体刊发健康上海相关报道1500余篇次。开展新时代健康上海建设典型案例征集,60个示范案例、80个优秀案例脱颖而出,典型案例已汇编成书并在上海书展首发。
推进健康上海行动、建设健康上海,是一项长期任务,为延续健康上海行动的良好势头,贯彻落实全市公共卫生大会精神,深入推进健康上海建设,下一步将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将健康上海行动与“十四五”规划紧密衔接。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健康上海行动是未来十年健康上海建设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各区、各部门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时,要把健康上海行动作为重要内容,从完善体制机制、落实保障体系和推进项目建设方面,明确“十四五”期间推进健康上海行动的具体任务,推动健康上海建设能级持续提升。
二是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参与。健康上海行动是围绕健康问题开展的跨部门、跨领域、多方联动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需要凝聚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健康促进的共识和合力。要进一步鼓励、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健康上海行动,落实单位、家庭和个人的健康责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要继续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宣传实施《市民健康公约》,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每一位市民穿上一件无形的“防护服”。
三是出台实施首批区域化特色项目。健康上海行动的实施,需要全市16个区的共同努力。为更好激发各区推进健康上海行动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健康上海行动更贴近市民需求,我们组织16个区推出了首批40个健康上海行动区域化特色项目。这些项目内容措施务实,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富有新意,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为市民打造高品质健康生活。希望各区抓好落实。
四是开展监测考核评估。按照市政府要求,全市要建立监测评价机制,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把健康上海行动执行情况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考核内容。年底前,我们将对各区、各部门、各专项行动组的推进情况进行监测考核。通过监测考核,总结相关经验,强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责任,健全健康上海建设工作机制,完善支撑体系,推动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个人尽责的健康上海“共建共享”格局。
健康是上海建设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和全球卓越城市的基石。推进健康上海行动,需要各方群策群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使健康更好融入万策、惠及万众。健康上海,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人人受益!
作者:唐闻佳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