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以来,一场疫情的反复将申城重新按下了暂停键。鼓励居家办公、非必要不离沪、不来沪,网格化健康监测……忙碌的城市在此刻突然静了下来。而有些人慢,就有些人要为了他们而“快”。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些家庭。聚少离多,他们面对“战疫”的召唤,始终“疫”无反顾,挺身而出,他们守护着城市的安全底线,始终“疫”不容辞。他们的家庭配置,是由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两类“大忙人”组合而成的。
守“沪”社区:小家有大爱,他们全力以赴
“刚刚收到通知,我们要继续在单位待命。”“儿子咋办?”“放心吧,我们的儿子已经是大人了,会照顾好自己的。”
特殊时期,杨浦公安分局中原路派出所社区民警丁伟和他的妻子:新华医院特需门诊护士长徐蓝雯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已经数日没有回家照顾刚刚开完刀出院在家静养的儿子了。丁伟忙着在各个社区核酸检测点、临时封控点开展安保工作,哪里有核酸检测任务就往哪里跑,好几天都吃住在所里;徐蓝雯则在院里集中待命,随时准备增援一线。夫妻俩只好在微信上“远程关心”儿子:“二十多岁的人了,别让爸妈担心哈,记得按时吃饭、注意休息”。两个人努力克服着家里的实际困难,只字不提苦和累,处处体现着爱与奉献。
“我是社区民警,更是党员;我有经验,更有责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丁伟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到抗疫一线增援,一坚持就是两年多。这个周末,连续工作三个星期的老丁终于轮到一天休息,却接到自己管辖的国伟路某小区将开展全员核酸的消息。“明天我必须在场!”老丁的心里,放不下这个有着1700多户,3500多居民的社区,主动向所里报名参加安保工作。提早上岗,老丁先到居委和大家商谈当天的安排情况,“检测秩序要保证好,一米距离还是要经常提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区的核酸检测进展顺利。
“阿婆,你慢慢走,不着急!”老远,丁伟便看到九十多岁的董阿婆拄着一根拐杖,一个人颤颤巍巍走过来准备排队测核酸,赶忙上前扶住她在一旁坐下。蹲下身,丁伟与老人交谈后发现,董阿婆的身边没有身份证、户口本,也说不清自己的名字,手里老式手机的密码也记不得了。丁伟见状,耐心和居委干部一起反复与老人核对身份信息,并将老人的姓名写下给她辨认。确认无误后,丁伟帮她申请了核酸检测二维码,并一路将老人扶回了家中。
守“沪”社会:服务于基层,他们配合默契
五角场派出所里,大家都知道55岁的曹华是个“宠妻狂魔”。这天暴雨,夜班刚刚睡醒的老曹又发动车子,送妻子刘耘去单位参加核酸采样工作。“前几个礼拜她还会和我说我不知道几点回来,可能会晚点。最近她干脆不说了,下班就累的在单位睡过去。”提到妻子,老曹的言语当中满满都是爱与支持。
刘耘是控江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护士长,也是巡逻民警曹华的妻子。三月以来,她两头兼顾,一边要管理好病房的日常护理工作,一边带队在各个核酸检测点轮轴转。“她通常是五六个小区每个点位到处跑,应对一些突发情况,每天包里都揣着一大叠资料。”这个结婚三十年都没怎么做过饭的“糙汉子”最近开始在家掌勺、整理家务,成了妻子的大后方。
“同志们都到各个封控点上去了,这时候我们巡逻民警更要发挥作用。”接处警、跑反诈,曹华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总会到各个正在全员核酸或是封控的小区附近巡查,顺便给战友们送上热乎的饭菜,有时候忙起来自己吃饭也顾不上。“疫情当前,我们都不讲得失的。”连日来,曹华下班后总是主动留在单位,作为机动备勤力量做好接处警工作,为大家减轻接处警负担,保存体力抗击疫情;接处警完毕后,他总会在涉疫小区附近开展巡逻,扎根街面,为社会面安全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周辰
通讯员:周艺琳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