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福安
核心观点
必须有更多的创业型中小制造企业瞄准国家的重大产业布局,紧盯产业技术前沿,执着于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创业,苦心孤诣地进行技术创新。这些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的充分迸发,必将促进战略产业和重点领域核心产业链的技术能力快速提升,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由制造到智造,为中国发展“强筋壮骨”
工业制造是实现发展升级的国之重器
“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日前,随着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的《中国制造2025》由顶层设计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工业制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发展升级的国之重器。之所以这样说,不仅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本身的地位有关,更与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有关。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乏力,各国都在考虑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发达国家在搞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在继续推进或者将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出‘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是要转型升级,要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努力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当前,我国制造业外有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的挑战,内有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外资制造企业把生产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的压力,面临高端制造业引不进来,低端制造业留不下来的尴尬境地。我国经济要顶住下行压力,渡过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接续期,就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之路,顺应互联网等新技术和产业变革新趋势,鼓励在制造业领域的高科技创业,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强大支撑。
因此也必须有更多的创业型中小制造企业瞄准国家的重大产业布局,紧盯产业技术前沿,执着于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创业,苦心孤诣地进行技术创新。这些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的充分迸发,必将促进战略产业和重点领域核心产业链的技术能力快速提升,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由制造到智造,为中国发展“强筋壮骨”。
中国“智”造迎来发展的最好时代
应该看到,新形势下,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中国“智”造迎来发展的最好时代。首先,制造业技术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产品数字化设计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等新技术大幅度缩短了由技术到产品的时间、降低了产品设计开发的成本,有利于创业者抓住小批量、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快速高效地把核心技术转化成高科技产品,推向市场。其次,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有了更好的保证。目前,国内高校培养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位的人才、海外留学归来的人才,数量大,规格高。随着创业环境的改善和就业意识的改变,各类人才到创业型中小企业就业的意愿增强,一些掌握行业尖端技术的人才也在不断回国加入到创业团队。第三,互联网推动了生产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创新了生产组织方式。同时,互联网让用户可以深度参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营销方式向有利于创业者的方向嬗变。因此,插上了互联网和大数据两个翅膀的高科技制造业创业者可以飞得更远,飞得更高。第四,高科技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更加容易。2009年启动创业板以来,绩优股多在高科技制造业,而且一些高科技创业企业通过上市让投资者获得高额回报,投资者对高科技制造业的信心更足。很多高科技企业从初创起就受到风险投资基金的关注,在每个阶段都能够得到不同基金的扶持。第五,企业的营商环境更加健康便捷。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在健全,企业间、企业与研究机构间协同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非核心技术和配套产品部件的合作伙伴更易选择。所有这些都让创业团队可以更加专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转化。
创业者要拥有超越发展的使命感
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有利于在高科技制造业领域创业,但创业成功还需要创业者自立自强。创业者首先要有为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使命感和信念。特别是在一些互联网企业业绩不佳、仅凭概念和营销就得到资本热捧和高估值的当下,创业者更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其次,要立足细分市场不断深度创新。在无处不是红海的全球市场上,每一个细分行业都充满竞争。科技型制造业的创业者必须坚定地握紧拳头,集中人才、资金等资源,高度聚焦,以点上的深度创新,逐步积累形成局部的技术优势,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突破对手技术封锁。第三,要扎扎实实打造自有品牌。要从创业之初就重视建设和保护品牌,注意把企业技术研发能力转化为消费者的美好体验,不断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品牌积淀,把创新创业的历程演绎成品牌文化传奇故事。第四,要确立进取性的全球战略。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时代,企业要有走出去的自信心,也必须要有走出去的战略战术,专注小批量、非标准化的定制产品,搭建自己的全球化客户平台。第五,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要接受消费者的选择和检验。而中小制造企业是满足新常态下消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后国内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的重要力量。创业型高科技中小企业更能以掌握的创新性技术开发高品质产品来满足甚至引导城乡居民消费。
上海正在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与此同时,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要打造创新驱动新优势,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释放从创意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巨大创造潜能,鼓励更多的创业者投身到高科技制造业中施展自己的抱负。
(作者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