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王府井大街的中国照相馆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80个春秋,小小的相机记录了千百万个家庭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相聚、别离,都在一张张相片中组成了日后难忘的记忆。
一直以来,照相馆延续着春节不休息的传统,照张全家福也成了很多家庭的一种仪式。今天的《家是什么》,我们就走进中国照相馆,听一听全家福里有怎样的故事。
春节临近的中国照相馆,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拍合影。在扶老携幼的人群里,一个特别的组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这五位阿姨年轻时是清华大学无线电专业的同学,因为当年一个突发奇想的约定,同样的五个人,同一间照相馆,她们从花季走到花甲。
洪女士:如果能够走进你的生命超过十年,就可以成为你后天的亲人。青春结下的这种情谊什么也代替不了。
在中国照相馆,有些人的全家福是为了记录成长和变迁,还有人是为了纪念某个开始或结果,在刘玥涵的18岁生日这天,她和父母特意来到中国照相馆,拍下了他们家的第一张合影。
因为一直专注给患有眼疾的丈夫治病,毛思华四十岁才有了女儿,就为心底一个隐隐的担忧,她决定倾其所有,把女儿培养成才。
毛思华:等她成人的时候,别的妈妈才四十,她成人的时候,我们两个都快60岁了现在,是这样的。
为了这个简单的愿望,毛思华放弃和朋友合办的公司,全身心做女儿的“陪读”,孩子每学一样东西,她都陪她一起从零开始。
毛思华没有想到,十八年后的今天,女儿的成绩远远超出了她当年的期望,因为小提琴水平出众,就在上个月,刘玥涵收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邀请。
毛思华:她搂着我跟我说,我想陪陪你们,我能在你们俩身边多呆一年我就多呆一年。
刘玥涵:主要是我爸妈年龄大了,我要是出去的话,一出去就是七八年,八九年的,等我回来肯定就照顾不了他们多少年了。我觉得没有父母在不幸福的,人活着是要幸福的,你说对吧。
在中国照相馆,常常能看到互相搀扶着来拍纪念照的老夫妇,当儿女成家,或远在他乡的时候,家又变成了最初两个人的样子。
姬之基 86岁 与妻子陆世美结婚60年:互相关心啊,她有困难的时候你要帮她,我有困难她帮我,越帮感情越多。希望你们都像我们一样。
何学文和王光彩今天来拍他们结婚四十周年的结婚纪念照,不同于大多数人的便服拍摄,他们选择了最隆重的婚纱照,四十年前的他们,因为条件限制,不要说婚纱,连个像样的婚礼也没有。
何学文 67岁 与妻子王光彩结婚40年:当年啊,家庭有点差距,但是她不考虑那些事情,对我坚贞不渝。
结婚后,因为王阿姨的哥哥是飞行员,不能经常回家,何叔叔主动提出搬到王阿姨的父母家附近,承担起照顾两位老人的责任,一晃就三十多年。
王光彩 66岁:无怨无悔的照顾着我父母。下了班就进厨房做饭干什么的,从来没有说累了或怎么样的,没有怨言。一直到我父母去世,之前一直就是这样。
互相感念,不忘初心,多年之后,他们依然为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
何学文:这40年我们风风雨雨在一起,在一起吃过苦,受过累,我说我们俩一定要好好地过每一天。
王光彩:珍惜每一天,我说要再有来世,站在你背后的那个人还是我。
因为儿子长年定居在加拿大,为了纪念这个难得团聚的春节,李爷爷一家来照相馆拍全家福,可拍到一半,李爷爷忽然提出要和老伴单独拍一张照片,以此来纪念他们结婚第57年。
记者:爷爷想搭您肩膀,您还有点不愿意是吗?
石致敏:不好意思。
记者: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石致敏:怎么说呢,老了,还要搭肩膀。
记者:那年轻的时候不总这样吗?
石致敏:年轻的时候我们那个年代,上大街都不拉手的。
李嘏曾:在人面前不拉手,没人的时候也就偷着拉手,实话实说。感觉这一辈子相伴不容易。所以就有一种从内心里头的感激。互相的照顾啊,你比如我有病的时候,她照顾我,是吧?这回想起来都是。
石致敏:他住院我在那陪了他一个多月。
记者:是吧。这就是老来伴是吧?
石致敏:对。责无旁贷。
记者:家庭意味着什么?
石致敏:最重要就能够相濡以沫,不嫌贫不爱富,你多穷我也没有想着要离开你,对不对?我既然嫁了你了,不管怎么着咱们就得过一辈子。
记者:是不是到这个时候感觉心里不光是爱人的感觉了,是吗?
石致敏:就是互相依靠。我有时候常说,我说你要走了我怎么办呢,没了依靠。
一个个家庭,郑重地拍一张全家福,辞旧迎新、守望团圆,年才过得更有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