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至9月2日,全国最大文物保护建筑之一的华东医院南楼(1号楼)整体顶升成功。
华东医院1号楼坐落于静安区延安西路221号,前身是建于1926年的宏恩医院,为匈牙利著名建筑师拉斯洛.邬达克独立执业后的第一个重要作品,当时被誉为“远东最好的医院”,并一直作为医疗建筑使用至今。建筑占地2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702平方米,地上六层,局部地下一层,总重量约25000吨,平面整体呈“工”字形,为钢筋混泥土与砖木混合结构。建筑立面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样式,内部装修考究,设施齐全,整体延续了古典主义风格。1989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作为承载了近代中国和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特殊建筑,镌刻着沪上医疗近百年的蓬勃历史,承载着海派建筑的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使用过程中,南楼比外面马路地势要低60厘米,因此,一遇到暴雨天气,容易发生雨水倒灌。上海建工五建集团华东医院项目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南楼的防汛能力,此次决定对南楼整体顶升1.2米。
在项目团队的肩上,压力不仅来自建筑本身的历史厚重感,还要克服三重考验。
第一重,开挖凿除障碍多。原建筑木桩和新做的静压桩数量多达1600多根,如同密布的丛林。在尝试了“所有可能的方法”之后,最终只能采取最原始的人工凿除方法,最高峰时凿除作业人员达到上百人,空间狭小密闭、操作环境恶劣,大大降低了人工开挖的工作效率。
第二重,顶升专业性强、精度要求高。顶升实施方天演公司采用最先进的“位移+压力”双控模式,使用交替泵站9套、千斤顶554台,以152个控制点对应155根柱子的荷载,顶升时作业使用的钢支撑达1.7千米,顶升设备的油管长度达15千米。
第三重,文物保护建筑,修缮标准要求高。建筑外墙面、外墙柱式、山花、檐口、铁艺栏杆扶手等造型多且复杂,都是文物局认定的重点保护部位,针对这些重点保护部位的修缮施工方案均需得到文保、历保等相关部门的认可后方能实施,修缮标准要求高。
基于此,在选取顶升方案时,专家、设计方与施工方多次研讨,制定了整体交替顶升施工工艺流程:第一层土方开挖,上托盘梁浇筑施工,静压钢管桩压桩;第二层土方开挖,下托盘梁浇筑施工,顶升千斤顶安装调试。
此外,施工中项目团队联合工程研究院在各关键节点安装了监控设备,设置监测报警值:整体倾斜≤2‰;相邻框架柱间沉降差≤2‰;原有墙体裂缝宽度扩大≤0.2毫米;长度延长≤100毫米;总侧移≤2毫米/日;总沉降≤2毫米/日。一旦发生警报,就暂停顶升施工,分析缘由,解决后才继续顶升。
如今,老建筑终于顶升成功,不再担心雨水倒灌,但修缮工程仍在有序进行,细致而繁复。据上海建工五建集团介绍,本次将以“匠心之名”,按“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除了对这座老建筑进行整体修缮改造及整体顶升外,还包括结构抗震加固、设备更新、室内装饰装修、外立面修缮、连廊新建和改扩建、室外总体等。希冀通过这场保护性修缮,延续建筑的历史风貌、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并与新的设备有机结合,提高建筑的舒适性,为这座曾经“远东最好的医院”更新出时代的“新颜”。
作者:史博臻
编辑:祝越
责任编辑:唐玮婕
来源:上海建工五建集团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