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巾纸对大家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无论是在家还是外面餐厅吃饭的时候,我们都会用餐巾纸来擦嘴。然而,有些餐厅为了节省成本甚至用厕用纸冒充餐巾纸。而北京市消协的比较试验也证实,相当一部分纸巾存在卫生不达标等安全隐患。央视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不少餐厅用“杂牌纸”
记者在河北省邯郸市一家餐厅发现,顾客要使用餐巾纸,每包要支付一块钱。这种餐巾纸看起来比较粗糙、疏松,上面的洞眼清晰可见。服务员介绍,向顾客提供的餐巾纸比较便宜,所以质量相对差一些。记者随后又发现,邯郸市近十家中高档餐厅一般都向顾客有偿销售餐巾纸,价格为一两块钱,也有不少餐厅免费提供卷筒纸,价格更便宜,一卷不到一块钱。这种卷筒纸卫生状况更差,轻轻一抖,就会出现白色粉尘。
据了解,这些餐厅使用的餐巾纸大部分是从当地的邯山街批发市场采购来的。据市场的销售人员介绍,当地餐厅一般购买的都是价格便宜的餐巾纸,每包5毛钱,但餐厅卖给消费者都要两块钱。她还表示,餐厅免费提供给消费者的卷筒纸实际上就是质量较差的厕用卫生纸。疏松、有白色粉尘等都是这些“杂牌纸”的共性。
知名纸制品问题也不少
记者随后又对北京等地的几家大型超市进行了调查,超市销售人员声称品牌纸质量很有保证,不掉渣,更不会出现张数不够等缺斤少两的现象。
事实果真如此吗?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从物美超市、家乐福超市、宜家家居等随机购买了30种纸巾纸和35种卫生纸样品,涉及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东、江苏等十多个省市的几十家企业。比较试验结果显示,30种纸巾纸样品中有10种质量指标不合格,35个卫生纸样品中3个样品质量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包括银雅、顺清柔、达意、波斯猫、小金人、IKEA、清风、小宝贝、羽飘、洁柔等多个知名品牌。
北京市消协消费指导部主任罗刚介绍说,10种纸巾纸样品不达标,主要表现在灰分超标、抗拉强度低、标识数量与实际不符、菌落总数超标等;3个卫生纸样品存在问题,主要是手感粗糙,有洞眼、杂质,以及细菌总数超标等。
纸巾纸和卫生纸在使用过程中与人体直接接触,微生物指标不合格,会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此次比较试验中,微生物指标是衡量纸巾纸和卫生纸产品质量合格与否的重要因素。
检测结果显示,标称汕头市金平区飘合纸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波斯猫”牌金装抽取式面纸(中包)样品、标称保定市雅姿纸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京京”牌卫生纸样品,以及标称太仓长顺纸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双船”牌皱纹卫生纸样品微生物指标不合格。其中,“双船”牌皱纹卫生纸样品是以废纸为原料生产的。
不合格多因企业降低成本
此次比较试验还对纸巾纸的横向抗张指数和纵向湿抗张强度进行了测试。检测人员介绍,横向抗张指数反映纸巾纸在干态时抗拉的强度,强度低则容易烂;纵向湿抗张强度反映纸巾纸在湿态下抗拉的强度,湿强度低则易烂、粘附皮肤。波斯猫、小金人、IKEA等品牌的样品纵向湿抗张强度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顺清柔和达意牌两种纸巾纸样品的横向抗张指数和纵向湿抗张强度两项指标均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张清文介绍说:“纸巾纸的主要原料是纸浆,价格比较贵。木浆一吨要几千块钱,而碳酸钙或者滑石粉等一吨才几百块钱。如果在纸巾生产过程中加入大量灰分,就能明显降低生产成本。而灰分超标的话,纸张在使用时就容易掉粉掉毛。”
罗刚则认为,造成纸制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就是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他提醒消费者,购买生活用纸时要查看产品标识,不要盲目追求白度,并不是越白越好,同时建议消费者不要用卫生纸来擦手、擦嘴、擦脸。
目前,北京消费者协会已将检测结果进行了通报,并将不合格产品情况移交工商部门进行调查。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